拒绝死亡的“僵尸”超新星:经历多次爆炸 超长待机

拒绝死亡的“僵尸”超新星:经历多次爆炸 超长待机
天文学家最早于2014年观测到这一现象,此后,美国加州拉斯昆布瑞天文台(Las Cumbres Observatory)的科学家便一直利用圣地亚哥附近的中期帕洛玛瞬变现象工厂望远镜进行研究。


该事件被命名为iPTF14hls 。2015年1月,iPTF14hls被列为II-P型超新星,即大型恒星迅速坍缩、发生剧烈爆炸的产物。这类超新星爆发会发出极具辨识度的耀眼闪光,通常可持续100天左右。超过130天的超新星极为罕见。
但iPTF14hls的亮度已经保持了近两年时间(600天),且亮度一直在变化,变动程度有时高至50%,就好像它一直在反复爆发一样。并且它的演变速度似乎也较慢,只有此类超新星正常速度的十分之一。
不仅如此,该研究团队获取的望远镜图像还显示,1954年在同一位置上也许也发生过一系列爆炸。就我们所知,超新星只会爆发一次,亮度维持数月之后再逐渐黯淡下去。但iPTF14hls已经至少经历了两次爆炸,中间相隔60年。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天文学教授斯坦·乌斯利(Stan Woosley)表示:“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详细模型,无法解释我们观测到的明亮光芒、iPTF14hls始终不变的温度、以及60年前的那次疑似超新星爆发。”
“若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将帮助我们了解大多数大型恒星的起源、亮度最高的超新星爆发的形成方式、以及质量达太阳40倍的黑洞的诞生过程,我们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便与此类黑洞有关。”


按照这一模型,该恒星会释放一些类似超新星爆发的信号,但恒星本身并未被摧毁。但若找不到确凿的解释,科学家或需重新思考目前对超新星行为的了解。(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