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洞“吃太阳”完整过程揭秘

(2015-12-09 11:34:48)
                       黑洞“吃太阳”完整过程揭秘

                                    热图365,天天看热图  来源:网上搜集  

黑洞吃太阳完整过程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26日说,他们在一个邻近星系的中心首次观测到黑洞“进食”一颗太阳大小的恒星,以及把“残渣”以近乎光速向外喷发的过程。

  负责研究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范费尔岑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不是第一次看到黑洞吞噬恒星,也不是第一次看到黑洞向外发光或者说喷流,“但这是我们第一次清楚地看到恒星被摧毁以及其后发射喷流的完整过程”。

  天文学家曾预测,当黑洞“进食”大量物质时,比如此次吞噬撕碎一颗恒星,就会有高速等离子喷流从黑洞边缘逃逸而出。范费尔岑说,他们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黑洞“吃太阳”完整过程揭秘

 但他同时表示,此次喷流比以前见到的黑洞喷流能量小得多,可能只相当于太阳向外喷发1000万余年的能量。此次黑洞喷流这么“暗淡”,其原因“现在还是一个谜”。

 

  由美国、荷兰、英国和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还推测,所有的黑洞在吞食恒星的时候可能都会向外发射喷流,但此次之所以“逮”个现行是因为这颗编号为ASAS-SN-14li的恒星距离地球比较近,且他们反应迅速。

     黑洞“吃太阳”完整过程揭秘
据该小组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文章介绍,这颗不幸的恒星距我们3亿光年,而此前“逮”到的恒星进食场景至少是此次的3倍远。他们利用地面射电望远镜进行了观测,其中第一次观测距黑洞“进食”画面被发现仅仅3周。

  范费尔岑说,包括他自己在内,以前也曾努力寻找黑洞“进食”后发射喷流的证据,但“总是晚了一步”,他们的新成果说明“这种新类型的喷流可能很常见”,“发现更多这些罕见事件也许能推进对黑洞发射这些壮观喷流过程的了解”。

           黑洞“吃太阳”完整过程揭秘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黑洞高速喷射物质的新模式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25号公布了一项中国科学家的重大科学发现。这项成果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从超软X射线源发现相对论性高速喷流,打破了天文学界以往的认知,揭示了黑洞吸积和喷流形成的新方式。《自然》杂志认为此项工作是 2015年度本领域内最重要的五大发现之一。

 

  黑洞在吞噬物质的过程中有时也会产生向外的喷流。黑洞如何吞噬物质及喷流如何形成是天体物理学中的重大前沿问题。刘继峰领导的团队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西班牙的GTC十米望远镜和美国的Keck十米望远镜,对千万光年之外的旋涡星系M81中的极亮超软X射线源进行了光谱监测研究,首次发现其光谱中具有高度蓝移的氢元素发射线,揭示了该系统中存在速度达到0.2倍光速的相对论性重子喷流。

          黑洞“吃太阳”完整过程揭秘

这项研究为天文学家理解黑洞吸积与喷流形成打开了一面新的窗口。此前天文学家普遍认为黑洞吞噬物质后不能产生超软X射线谱态,且只有在X射线低硬谱态或甚高谱态下才会产生相对论性喷流。“在超软X射线源中发现相对论性喷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改写了我们对超软X射线源的本质和喷流形成的认知。” 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Remash Narayan评论说,“而它的观测特征和人们对黑洞处于极高吸积率态的猜想及新近的数值模拟结果相符合,生动展示了黑洞过量吞噬物质时产生高速重子喷流和浓密的吸积盘风的情况。” 

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严俊表示,这项工作是刘继峰团队继 2013年11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X射线极亮源的研究成果后,在黑洞研究领域的又一突破性的重大天文发现。近年来我国天文学家不断在《自然》等杂志发表重要科学成果,表明了我国天文学整体研究水平的逐步提升和巨大潜力。

 

  旋涡星系M81中的极亮超软X射线源位置。彩图由美国的Hubble空间望远镜、GALEX紫外望远镜、Spitzer红外望远镜、Chandra X射线望远镜的图像合成。

 

  黑洞吸积物质并产生高速物质喷流和吸积盘风的艺术想象图(北京天文馆喻京川创作)。

                    黑洞“吃太阳”完整过程揭秘
天文学家曾预测,当黑洞“进食”大量物质时,比如此次吞噬撕碎一颗恒星,就会有高速等离子喷流从黑洞边缘逃逸而出。范费尔岑说,他们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