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子星(2)

(2010-02-05 07:43:09)
标签:

杂谈

    中子星(2)
中子星的质量介于太阳质量的1.4到3倍之间,密度却比白矮星大得多,图中显示中子星(银白色的球体)与纽约的曼哈顿岛的俯视图比大小。

    一颗典型的中子星质量介于太阳质量的1.4到3倍之间,半径则在10至20公里之间(质量越大半径收缩得越小),也就是太阳半径的30,000至70,000分之一。因此,中子星的密度在每立方厘米8×1013克至2×1015克间,此密度大约是原子核的密度[1]。 致密恒星的质量低于1.44倍太阳质量,则可能是白矮星,但质量大于奥本海默-沃尔可夫极限(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会继续发生引力坍缩,则无可避免的将产生黑洞。

    由于中子星保留了母恒星大部分的角动量,但半径只是母恒星极微小的量,转动惯量的减少导致了转速迅速的增加,产生非常高的自转速率,周期从700分之一秒到30秒都有。中子星的高密度也使它有强大的表面重力,强度是地球的 2×1011 到 3×1012 倍。逃逸速度是将物体由重力场移动至无穷远的距离所需要的速度,是测量重力的一项指标。一颗中子星的逃逸速度大约在10,000至150,000公里/秒之间,也就是可以达到光速的一半。换言之,物体落至中子星表面的速度也将达到150,000公里/秒。更具体的说明,如果一个普通体重(70公斤)的人遇到了中子星,他撞击到中子星表面的能量将相当于二亿吨核爆的威力(四倍于全球最巨大的核弹大沙皇的威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子星(1)
后一篇:中子星(3)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