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象幼儿园幼儿营养健康调查报告
(2010-11-10 18:46:47)
标签:
健康宋体矿物元素进行标准体重 |
分类: 沃爱--健康饮食 |
前言: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此时的营养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健康成长。为了解金象小学幼儿园部幼儿的营养健康状况以及为进一步指导幼儿营养健康工作的展开和科学的营养配餐提供依据,
以下就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1、幼儿肥胖问题突出。56名幼儿中有17名体重超标,超重比例达到了30.4%,其中轻度肥胖有4人,中度肥胖有6人,并且男生比女生肥胖率要高,此次调查的幼儿中有24名男生,32名女生,但仅男生肥胖人数就达10人,比例高达41.7%(备注:超重是指超过标准体重的10%,轻度肥胖是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中度肥胖是超过标准体重30%~49%);
原因分析:
儿童肥胖的原因也和成年人肥胖的原因一样,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继发性肥胖指的是有明确病因的肥胖,只占所有肥胖的1%。学龄前儿童肥胖的99%以上都属于单纯性肥胖,也就是没有明确病因的肥胖。大多来于自后天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来自家庭及学校的影响,导致营养过剩。比如肥胖的孩子往往喜欢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然后又不喜欢运动,
解决对策:
1、对肥胖儿童应该进行科学的饮食干预,限制其垃圾食品的摄入;
(备注:垃圾食品是指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主要有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油炸类食品。)
2、积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鼓励多做户外运动,吃饭时细嚼慢咽,安静就餐,不挑食厌食,多食水果和蔬菜,少喝高糖饮料等;
3、家庭和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肥胖的危害,积极对话沟通,协同促进幼儿科学健康的饮食;
2、矿物元素缺乏问题不容乐观。有多达19名学生缺乏必需的矿物元素,比例达到33.9%,主要体现在缺钙有14人(占25%),缺铜有6人(占10.7%),缺铁有3人(占5.4%),缺锌有2人(占3.6%),其中同时缺乏钙和铜元素的幼儿有5人,而且表现的是4女1男;
原因分析:矿物元素的缺乏主要由是后天饮食造成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大量的矿物质营养元素补充,如果饮食上不注意补充,就很容易出现矿物元素缺乏症状,而这些矿物元素又是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必不可少,缺乏会表现出一系列症状,比如说儿童缺钙的早期症状有:盗汗、夜惊、出牙和换牙延迟、牙质发育不良、抗龋齿能力下降,如果体内的钙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则会进一步出现厌食、便秘、烦躁不安、肌肉抽搐等症状;缺铜会导致贫血、发育不良、痢疾、体温低、皮肤和毛发色素减少等症状;缺铁会导致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出现皮肤及粘膜苍白,有时会发生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症状;缺锌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使儿童身材矮小、体重不增、抵抗力差,而且还可损害小孩的味蕾功能,出现厌食和异食现象;
解决对策:
1、学校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矿物元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要有意识的通过饮食去补充,并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测,对于已出现的缺乏症状可在食疗的同时辅助药物治疗;
2、对于儿童易缺乏的矿物元素,如钙、铁、锌、铜,可有意识得选择富含该营养元素的食品,现举例如下:
常见富含钙的食物有:虾皮、牛奶、大豆、奶酪、豆腐、干酪、蛋黄、海带;
常见富含铁的食物有:芝麻酱、蛋黄、黑木耳、大豆、猪肝、海带
常见富含锌的食物有:
常见富含铜的食物有:海鲜、动物肝脏、粗粮、坚果和蔬菜(大豆和小扁豆)以及巧克力。
总结:
通过初步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幼儿营养健康状况很不容乐观,超重和矿物质缺乏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原因并加以改善,以下就幼儿园膳食营养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在制定幼儿平衡膳食食谱时, 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花样品种多样化,抓住色、香、味、形俱佳的要求,进行了科学安排、合理搭配。同时应合理调整幼儿的进食量,进行食前的营养预算和食后的营养核算,再结合季节特点,选择合适食物。
二、深入调查,实地观察,不断改进膳食品种的结构。食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除了按照食谱精心制作幼儿膳食外,还要经常深入班级,实地观察幼儿的进餐情况,直接感受幼儿是否喜欢自己制作的食物,并不断加以改进。
三、卫生清洁、制作科学,不断提高膳食品种的质量。幼儿免疫力差,抵抗力弱,烹调菜肴时,要把安全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注意生熟食放开放,烹饪器具、幼儿餐具等用品用具应及时消毒。
四、密切配合、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幼儿的膳食效益。在幼儿进餐时,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掌握每个幼儿的进餐量、进餐速度、身体状况,针对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对个别特殊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和帮助照顾。
2010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