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九九重新又开始读《声律启蒙》。这次她正好念来做“阿九的杂货铺”的新节目,每周念一韵(点这里听丫头荔枝电台的《声律启蒙》节目专辑)。
这一次丫头到底中文和理解力都进步了不少。看着句子不但能在拼音的帮助下自己断句念出来,而且时不时还能体会出一点儿上下句的对仗和韵律之美来。这实在是很让她惊喜,更让爸爸妈妈惊喜的一件事——渐渐体会到了文字的美,她对于文字背后的故事也更有兴趣了。《声律启蒙》里面典故很多,上次读的时候,妈妈也跳着给讲过一些,当时她可能懂了一点儿,但大部分并没有多少概念。现在她会自己试着读下面的注释,也更愿意跟妈妈一起研究典故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念“四支”。念到“四目颉,一足夔”。妈妈给她解释说“四目颉”是说黄帝的秘书苍颉,传说中他有四只眼睛,是创制汉字的人。丫头瞪着眼睛想了想,说:也许其实因为他是戴眼镜的?!妈妈恍然大明白:
恩,原来这家伙是穿越的!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1EN00SIGG.gif 然后丫头问:那一足夔是说,夔这个人只有一条腿吗?——猜对了!不过这个其实是因为人们对舜的一句话的误解。夔是舜的乐官,舜很欣赏他,跟人说“得夔一足矣”(有一个夔就够了),后人理解错了(也许以为这个夔是《山海经》里那个一条腿的大怪物?),当作奇闻八卦相传。鲁哀公还因此八卦到孔子那里,结果被孔子纠正了。为了解释这一段,妈妈又跟丫头大致讲了讲古文里的倒置用法,“夔一”就是“一夔”的意思。因为上周刚念过“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其中“雪屡餐”就是“屡餐雪”的意思,所以丫头倒是很快理解了。
下一句“鸲鹆对鹭鸶”,丫头看着这四个字,赞叹不已:鸲鹆也是鸟,鹭鸶也是鸟,鸲鹆两字鸟字旁都在旁边,鹭鸶两字鸟字旁又都在下面——中文真是太精巧了!
再念到“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丫头说,妈妈你先别告诉我,让我猜一下。这个菡萏和荼蘼应该是同一类的,都有草字头。半池菡萏,那应该是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荼蘼长在架子上,那是爬藤的——莫非这俩都是菜?妈妈哈哈大笑,让她自己看注解。呵,菡萏原来是荷花啊!然后妈妈给她讲荼蘼,顺便告诉她荼蘼开在晚春,所以《红楼梦》里有“开到荼蘼花事了”的句子。
念“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丫头听完典故以后,说,这就跟“存以甘棠,去而益咏”说的是类似的故事。“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丫头自己就解出意思来了“花开得像红色的绣花锦缎一样美,水波荡漾,在阳光下象绿色的玻璃一样”(当然琉璃并不真的是玻璃)。“渔舟正向雪中移”,丫头和妈妈一齐念出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海棠春睡早”,讲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典故。丫头已经知道唐朝盛极一时,却没有想到由极盛而转向衰败竟然发生在同一个皇帝治下,大大感叹了一番(此处省略探讨封建专制和民主体制利弊三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