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的时期,帝国主义里列强疯狂侵略和掠夺,中国本身政治经济体制上的落后,造成百业萧条,局势动荡。清末以景德镇御窑厂为代表的官窑瓷器生产日驺瘫痪,整个中国的瓷业生产坠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尽管如此,当时任有一批瓷艺创作精英,他们身怀绝技,毫不气馁,从改革磁画入手,视瓷胎为纸帛,彩釉成了水墨颜料挥洒笔墨,泼彩云烟,并且加上书法的提拔与印章,追求笔墨情趣和书画的意境——将瓷画与国画有机结合起来。而瓷画一旦在瓷器烧成后,远胜于娇嫩的纸帛,不惧风霜与腐蚀,于是瓷器艺术的一片新天地诞生了。仿古彩,新粉彩,浅绛彩应运而生,马庆云,程门,金品卿、“珠山八友”等名家瓷成了一代新宠。据《中华人民画家人民大辞典》载:“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该瓷瓶高45厘米,腹径16厘米,双耳观音瓶式,成对装饰,手绘细致,工写兼备作新粉彩。瓶腹中心部位每瓶各画八个男童,神态各异,鲜活玲珑,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男童们手中各持折枝鲜花,分别是石榴,荷花,桂花,背后松柏相映,各有寓意:荷即莲(廉),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清廉;桂——折桂,高中魁首,出任头地;松柏,四季常青,寓意长寿。其虽画戏婴人物、然寓意福禄寿之主题。绘画的线条流畅,设色淡雅,开相古拙,意境深远,具有晚清海派人物画家黄山寿、钱慧安的神韵。两瓶之左右侧各书“马庆云写生”楷款及章,章乃书描而成,亦具汉印风韵。
瓷瓶装饰属于新粉彩,即改良了的粉彩。因为传统粉彩在施绘、配色、上彩,乃至烘烧等方面都比较复杂,成本也高。新粉彩则设色淡雅,施彩薄,水分多,虽不如传统彩粉的浓艳,讲究渲染和明暗、光线、层次,却也经纬分明,布局恰当。一如中国画讲究的线条韵味:淡、细、均、柔、俏,把这民间的人物婴戏图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传统釉上彩的烧制须经摄氏750度的炉火烘烧,才能清晰地从瓷胎中显现出来;各种不同的彩色配料,因为呈色所需的温度不同,有的还须分几次烧成,这都导致了成本的提高,而新份彩的彩釉薄。相对而言,色彩品种也少,烧成釉彩仅需一次人炉,温度可稍低于摄氏750度,这样它的成本就大大地降低了。新粉彩瓷的诞生与流行,有其特征定的历史背景,它适合当时社会中上层人士的胃口,也符合当时人民的心理和实际生活的需要。瓶饰双耳,镂空瓷塑,玲珑剔透,活泼天成,与画面婴戏相呼应。上涂金饰,因年久多有磨损,然金非木金,系早期的人工配置金也,亦淡雅。
总之,该瓶从造型、图案、彩色、名家绘画等方面考证,定为清末时期的新粉彩画。名手佳画,融为一体,加上成对的器型,至今亦殊为难得了。
晚清马庆云粉彩婴戏图 瓷瓶

局部

瓷瓶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