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足球卷土重来,是变相的上行下效?
(2015-04-19 22:10:59)
标签:
体育热点事件社会现状时事评论 |
分类: 说点实话 |
中国足球(特指男足)一直是饱受国民诟病的存在。国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支持国足,全国范围招收会踢球的队员,还高价聘请外援、又是高薪请来国际教练,可还是架不住国足臭脚的拖后腿。每届世界杯,国足拼了老命地表现,可结果总是一再试探国民的接受底线,偶尔能出线就要举国欢庆了。中超联赛更是负面新闻满天飞,踢假球、吹黑哨、暴力行为……等报道时有出现,再加上球员们在踢球同时还热衷于搞各种花边新闻,弄得民众提起“中超”都众口一词地开骂。“你才是国足的,你全家都是国足的!”更是一度成为了国骂新境界,伤害指数报表。哪怕是根本不关心足球的我也时不时听到中超的坑爹新闻,知道国足面临了一些不可言说的窘境。在这种尴尬情况下,居然一夜之间出现了用所谓的“保送”政策来刺激中国少年踢球的热情,还真的是有权就任性的典范呢!
据新闻报道,我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顺应潮流,恢复了曾经停止过5年的足球特长生招收活动。成都四所高中也将试点招收校园足球高水平运动员预备班(简称校园足球班),每个班有20个名额。中国教育出版社更是劳心劳力地为苦于没有教材的校园足球专门编写了中小学足球丛书。我们能够预见,一场轰轰烈烈甚至可以说是牵动全国家长的惊天动地的校园足球运动将从小学生开始。家长将开始各显神通为自家孩子能顺利升入重点中学、高等大学而想尽千方百计,誓要得到那个足球报送名额。各种足球培训班、足球冲刺机构也将如雨后春笋般的永远出现,虽然大多数都不会有专业师资甚至拿不到合格证书,还是可以让被“保送”迷花了眼的家长心甘情愿掏钱送孩子去培训。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体力还可以的孩子,将有不少不得不被培训足球,期望能在走关系之后还有这个实力重进校园足球班并最终保送进入大学(清华绝对不会是唯一一个),哪怕他根本不喜欢足球。这其中是否有设计性别歧视呢?毕竟国足是男足臭脚,女足可是一直很给力的。
国足脚臭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为何突然从上到下都激动起来了,还真的要从娃娃抓起,用入学名额来吸引少年拼命踢球?看到那些莫名其妙的新闻,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了蒲松龄《促织》的情节。这难道就是现代版的“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若不是高层有人不满意国足的恶劣丢人表现或者是极为热爱足球,怎么会有重点教育机构用入学名额来“勾引”少年踢球呢?踢球踢得好的,为什么不直接去体育学院呢?哪怕因为足球特长进入了清华,难道还要选择足球专业吗?还不是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把足球这块敲门砖扔到一边。这些措施,对国足的萎靡现状有半毛钱的贡献吗?看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当今一样是至理名言啊!
不过,这些都是我一介草民的恶劣猜测而已,也算是我当年死后学习也考不上心仪学校的一种发泄。至于真正的原因,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吧,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罢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