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企改革才能克服好逸恶劳——大庆职工抗议“包分配”改革的争议

(2014-05-20 21:35:57)
标签:

热点事件

社会现状

个人感悟

杂谈

分类: 说点实话

    近日,大庆油田出台了一项颇受争议的新政策: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者“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需通过考试。这一政策的出台顿时引起了老员工的不满,部分职工甚至集体抗议该政策,甚至有反对者在大庆油田大楼外高喊“老子打下的江山,为什么不能让小辈来继承”。

    可以想见,这样适得其反的政策和超出国民理解的抗议自然引发了轰动性的围观,也由此再次将“国企”“垄断企业”令人眼红的丰厚福利推到了大众眼前。作为普通百姓,该新闻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油田老职工们也太傲娇了,都已经有了“可以接班”的大前提,居然还要在附加条件上过于斤斤计较。你们让我们这种亲爹不给力,也没有“干爹”可以依靠,全凭自己努力找工作养家糊口的人情何以堪?

    长久以来,国企就是令普通人望尘莫及又心向往之的存在。稳定的铁饭碗、旱涝保收的高薪酬、规律的带薪假期、三不五时发放的丰厚福利等优厚条件都让人对国企趋之若鹜。可国企像一座固步自封的围城,拥有自己的圈子和规则,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没有背景没有关系,进入国企的难度不亚于妄图凭借个人努力飞上高空。尽管也有传说通过聘任、考试等方法进入体制内的,但就身边众人看来,进入国企的大多是所谓的“关系户”,少有平头百姓跻身成功的。认识好几个在石油系统工作的人,大多是过去的同学;大学时代也曾去石油大学看望过好友,见识过所谓“子弟”的风采。因为不当心就业问题且身家丰厚,子弟们过得极为潇洒自在,采买奢侈品互相攀比,流水般的花钱都不是我辈忧心学业担忧就业之人可以媲美的。哪怕我是学习完全不同的专业,也是对子弟们那种随意挥霍财产和时间的豪爽产生了深切的羡慕嫉妒恨。

    既然已经有了可以预见的距离不远的“分配”前提,只需要自己的子女努力一把考一个好点的石油类专业就能有个无量前程,大庆老职工却还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地想要一条更加平顺的道路,这样近乎好逸恶劳的做法想不让人气氛都难。诚然,油田工作确实很辛苦,需要忍受很多艰难孤独。朋友就曾向我描述过他大冬天的下到河床去检修石油管道的艰难:敲开吼吼的冰面才能看到河流深处的管道,毫不犹豫的跳下去检修。工作服从来没有干净的时候,随时需要对付粘稠的原油,长年累月看不到同事以外的人类,还有那种喝酒喝到胃出血的应酬都是一种可以想见困难。但是有付出才有回报,这种艰辛也代表了人所共知的高收益。石油职工自己已经有了丰厚的回报,仅看石油行业的平均收入就大于普通人太多,更何况他们子女的后顾之忧都被解决了,能不让人嫉妒吗?

    因此大庆职工的抗议才会引发巨大的争议,舆论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了他们的因循守旧和封建思想。职位都能继承,那还有什么需要小辈自己获取呢?难道这个世界还流行“岗位世袭制”吗?石油储量毕竟有限,如果石油资源枯竭,原单位是否还要负责给他们的子女另谋出路呢?有得到的就必要要承受相应失去的可能。照这样的思想来看,如果老职工犯了错误脱离系统,他的子女是不是应该永远不得进入石油系统呢?如果真的有对应的政策,估计老职工们就不只是抗议那么简单了。

    国企系统庞大臃肿,混日子的人多干活的人少,待遇高效益却不见得高。每年都在招人,却不全是出于工作需求,其中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潜规则相信大家都是心领神会的。国企职工也习惯了这种拿钱多的日子,滋生理所应当的思维。如果国企不改革,这种思想还将继承和发扬光大下去。大庆职工案例不是偶然现象,也不会就此彻底转变,如何正确引导国企职工克服好逸恶劳的思想是领导们应该操心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围观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