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不文明——放生鸽子被哄抢反思

标签:
热点事件个人感想杂谈 |
放生,不是范逸臣的歌,而是一种表现自己善意的方式,主要是佛教徒体现佛门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宗教精神。每年固定或不固定的宗教日子,总有虔诚的佛教徒买来鱼等生物去河里放生。鸽子在成为和平代表之后也成了热门的被放生物种。本该成为饭桌上食物的生命被放归自然,怎么看都是一种充满了善意的举动。不过近来,放生这一举措却在一些人的夸张做法下成了一种笑话。
近日微博爆料,一群情侣在合肥天鹅湖南岸拍摄婚纱照和微电影,带来近百只鸽子。鸽子在拍摄后放生,却被哄抢一空。一名逮到白鸽的市民说:“这是菜鸽,可以吃。”新闻图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抢鸽子者不文明自不待言,但放生动物这事儿,怎么样做才能达到最开始的目的还有待商榷。
网络图片
为什么明知是放生用的白鸽,市民们还是要去哄抢呢?不仅是一句简单的“不文明”就可以一笑而过的。我想最主要的人们传承已久的“占便宜”心理作祟。虽然鸽子是新人们买来的,但一旦被放飞就成了无主之物。既然不属于任何人,我为什么不想办法弄两只来大打牙祭呢?长久以来玩笑一般的口头禅所说“又便宜不占,王八蛋”,正好体现了这种占便宜心理——这样的便宜不去捡,总觉得有点吃亏呢。所以每当有载满货物的车翻倒或者钱被洒出来,就会有很多市民前去哄抢。帮忙的人几乎没有,多是抢着捡来揣进自己兜里,多多占这种天上掉馅饼一样的便宜。等到东西装进自己口袋里了,让他拿出来就是即将被侵占私人财产的愤怒。
在哄抢时候,从众心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旦街上某处发现有围观的趋势,人们就会想要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在看到可以“公鸡母鸡叫,哪个捡到哪个要”的没有主人的一大群鸽子时,不去抢上一只总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这番际遇。(PS:那是我们那里的民谚)有了第一个抢鸽子的人,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一传十十传百不是夸张的说法,估计当时围观的人都去哄抢鸽子了。即使有反对声也都弱弱的被高调哄抢之声淹没,完全不会有任何阻止效果的。从众的趋势,一面倒的哄抢,如何制止呢?
哄抢放生鸽子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也是一种失败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回想一下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种种美好品质都是被一再强调的。可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事例往往和教育背道而驰,让品德教育完全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公共场合下哄抢鸽子的场面不会没有小孩子看到,那么这种言传身教的占便宜行为远远比从小传播的“拾金不昧、富贵不能淫……”等响当当的大道理来得生动形象刻骨铭心。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教育难道不是一种负面影响?
“不文明”只是一个苍白单调的解释,也好过不去反思这种哄抢放生鸽子的错误做法。每个人幻想一下自己遇到这样的情景会否参与进哄抢,是否有勇气去阻止周围的人哄抢,能否坚持不去参与,会因为有孩子在场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吗?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下才能真正找到关键所在。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批评不文明现象,而是应该把自己带入这个真实的场景去思考问题所在。这样才能真正的找到解决之道吧,才不会给下一代留下不好的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