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仅是知识

标签:
热点事件个人看法校园 |
分类: 说点实话 |
上周末一条微博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也将读大学的意义再一次推向了公众的关注面。据成都商报微博爆料,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其父虽有钱供其上学,但认为“上大学无用”而拒绝提供学费和生活费。这条新闻引起了极大的争论,网络上也出现了专门的投票选择。大成网专题调查投票结果显示,七成网友均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也有热心市民表示不读大学肯定会遗憾,如果玲玲父亲仍然拒绝供她念书,他们愿意资助玲玲继续深造。
今天科室里面的人也在讨论大学的问题,老大问我们觉得大学是不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现在看起来读大学很花钱而进入社会以后工作收入却没有这样相应的回报,似乎很不划算,可我们还是觉得如果可以,年轻的时候应该去大学走一遭。如果读大学只是为了将来就业便利,那么大学阶段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大学不是单纯的经济投资,将来的经济收入也不是衡量大学意义的唯一标准。在我看来,大学不仅只是简单的学习知识,还有磨练一个人的交际能力、扩大交友圈、学着如何融入陌生人之间、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等的作用。一切的收获都不是简单的工作收入或者所谓的社会地位所能单一定义的。
在我小学毕业那年,妈妈没有让我留在乡镇念初中,而是缴纳了一笔当时不算便宜的择校费让我去县城初中继续读书。除了县城初中教学质量更高外,妈妈觉得去另一个地方(或者说是好于乡镇的县城)可以扩大我的视野,拓展交际圈,更好的建立世界观。以后的高中、大学也是进一步的更加深了学校除了教学以外的作用,大学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大学是一个多功能平台,让我们的个性有了更宽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我们的未来划下了更多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相比于相对封闭单一的中学,大学更像是一个小型社会的存在。在大学里,来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同学相聚一堂。本来也许一生都不一定会相识的人在同一个大学里成了同学、室友和朋友,想起来就是一种莫名的缘分。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个性,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有过矛盾有过争吵,但最后还是成为了一生难忘的好朋友。在大学学习、娱乐的单纯氛围里面,认识别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彼此之间缔结的友谊更是坚固长久。这是其他地方很难做到的最为重要的一点。
当然,作为一名学生,首要任务自然是学习。不过,这里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知识吸收,还包括了交际能力、集体适应能力、应变能力、领导才能、挫折应对能力等等更多的方面。因为学习任务相对不如中学时代繁重,我们有了更多自由时间可以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参加社团活动、学习一门乐器、学习感兴趣的摄影等知识、尽情的认识不同层面的人……大学所能提供的机会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拥有,它给了我们一个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尽情奋斗的机会。尽管社会交给我们的东西远远多于校园,但社会却不如校园这样的简单却又多姿多彩,大学里面希望的快乐远远大于失望的难过。
很多时候看到没有年过大学或者仅是完成了专科教育的旧日同学已经是有车有房成了底气十足的一族,我的心里不是没有羡慕,不是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我不念大学而是学习技术或者直接拜师,现在是不是已经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和这些同学交流时,他们也会羡慕我经历了大学这个阶段,在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之前有了一个缓冲,也在大学时代过着他们所羡慕的那种缤纷快乐的青葱岁月。这样想来,大学也算得上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会了。
大学,不只是为了工作而学习,更多的是建立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果有能力,最好还是去校园里面学习、生活。这里,可以认识一生的好友,可以经历比社会单纯的竞争,可以收获很多很多别的地方无法提供的东西。个中滋味,冷暖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