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长辈甚至同学朋友有了一个很统一的认识:如果有人考上了公务员,大家都觉得他很成功。处于没着没落的待业期的我,总是被老妈唠叨谁谁谁又很牛叉的考上了公务员,让我努把力好好考试。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在保研同时考上了一个县公务员,极为言传身教的说明了考公务员的好处,她的事迹已经成为了我妈每次激励我学习的必举事例。似乎就是一夜之间,所有人对于未来和成功的指标就是端了个极为稳定的饭碗,具体到行业就是铁饭碗一样的公务员和等同于公务员待遇的事业单位职员。几年前大家还津津乐道于某人成为了精干的白领,现在就连白领都开始羡慕看似有点清闲的公务员了。不得不说,这个现象很值得玩味。
公务员考试一直呈现全民争考白热化的趋势,每年都有上百万的人前仆后继的想要挤过那个独木桥,且这个数目还在逐年递增。不仅常会有某高薪职员放弃本来工作转而考公务员的新闻报道,我们的身边也有各个年龄各个专业的人们在夜以继日的复习准备考试。最常见的还是应届毕业生以考公务员为主,找工作为辅的做法。到底公务员有什么样神奇的魔力让全部人民都热衷于记入这个体制之内?是传说中混吃等死读书看报就打发了的清闲工作,或者是那种随意来去、公款吃喝的好处,还是稳定的收入以及各种可以操作的待遇?估计没人是真的认为自己拥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想要做点实事的认真态度,多是一些想要稳定或者清闲的愿望吧。
就我自己而言,考公务员不过是个是个打发时间的方法。我的专业决定我无法成为一个临床医生,即使考取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将来也只能做研究方面的工作。(这个就是去年在医学生领域闹得沸沸扬扬的“科硕门”事件了。具体情节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了解)而预防专业的对口单位是疾控、卫生监督等卫生系统,待遇等同于公务员,却却又不通过公务员考试录取职员。疾控等单位一般都是三至五月才能决定是否招收新人——过年以后才知道本单位是否有人退休、有没有空缺的编制。而大五这一年又没有什么课程,对于不考研的我来说真的是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不知道如何消费。索性满足老妈的要求,买了一套中公的考题回来研究。
说句不客气的话,我觉得最适合考公务员的其实是高中生,尤其是临近高考的学子。因为所谓的行测更多的是和开心辞典等节目类似的题目,且体量巨大,适合常年奋斗于题海的学生去快速搞定。而让很多人痛苦的申论在本质上和如今八股文一般的应试作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就那些结构,也就那么多的论点论调,认真读题然后选择一个切入点往固定的框架里面套就很可以了。这种海量考试方式不适合已经放弃书本多年且没有继续沉浸题海的成人,而却正对了为高考而大量做题的学生。所以,在我看完整本行测和半本申论以后,还是不知道这种考试存在的意义以及其在选择人员上的作用。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这个人局限于微观,无法从宏观大局考虑其所起到的作用。
在考试热潮之中,还有各种潜规则存在的说法。我们那里曾有人宣称在体检之时需带上很多红色毛爷爷,每个医生都给一两张。不然你的体检报告可能就是不合格的。也有人在体检之时被发现患有某种不能被录取的疾病而被判出局,但回家之后去医院检查却发现啥事都没有。至于报道里的某副局长女儿考试成绩居然是97、某90后已经成为了副局长这类新闻更是层出不穷。让人们在热衷于考取公务员的时候却对这个体制抱有厌恶的情绪。这真的是个很矛盾的地方。大家都在骂体制以及职员的同时又千方百计的想要挤进这个系统,的确很有点值得玩味。
我不是说自己就多么的清高不屑于进入这个系统,但我却不是那种一定非要成为公务员的人。总觉得那里虽然清闲甚至有种种不为人道的好处,却不一定适合我这个太自我的人。我无法去拍领导的马屁,不喜欢别人为了私事对我指手画脚,估计很难适应其中的各种规则。不过如果真的有幸考上了,我也不会拒绝,当做一次生活体验就好。说不定会有更多的写作素材和生活体验吧。在这个全民热衷考公务员的年代,我自然要随大流去试试了。至于结果,顺其自然就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