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妈煲电话粥时说起自己看过的一则新闻:某市招聘环卫工人,居然有20多个研究生学历的人前来应聘,一时引为奇谈。在我啧啧称奇的时候,老妈却笑话我没见过世面。她说这些人需要的是那个环卫工编制,而不是这份干环卫工的工作。拿到了编制,他就有了固定的饭碗,把这份工作转租给无收入的人自己再去找其他工作就可以。比如这份工作月薪1500,他就可以花1000块雇别人来替他工作,自己拿着多余的500和其他的一切优惠、待遇就可以再找其他工作了。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自然很多人愿意去应聘了。看我还有些不相信,老妈特意举出老家一些在城里打工的老乡干环卫工就是被别人雇佣的事例,让我不得不相信居然真的可以这样操作。别说那点小钱怎么会有人愿意干,一分钱都可以憋死英雄汉,如果可以保证固定收入,很多人宁愿辛苦工作一辈子。我就说环卫这么辛苦、起早贪黑、冬凉夏暖的职业居然有那么多心高气傲的研究生(有些研究生而已)愿意去做,却原来是为了暗中操作——既拿了政府给的保险等待遇,又可以自由的做自己专业的对口工作,何乐而不为呢?换了是我,恐怕也对这种转租工作的想法很是心动吧。不过,也许人家真的是想每天四点多起床,努力工作呢?这也是说不准的。但我觉得老妈说的更加靠谱,换了我也愿意按照老妈的指点操作,拿了好处还有固定保险,多划算。到底是有文化的人,脑筋更活跃。
以前总认为老妈一辈子生活在我们的那个小镇子,也没有我学历高(老妈是高中生),应该没太多见识。原来,真正没见识的反而是我这个没读到万卷书也没有行万里路的人。生活,才真的是可以给人增长很多见识。书本能给予的,是固定了的知识而已。比如这次的新闻,我听了不过是感叹就业竞争太激烈逼得高学历的人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老妈却可以从自己所闻所见的事件中推论出那些可能暗中操作的情况,确实比我高明很多。这些社会经验不是在校园里看书、自习或者在学生会里勾心斗角就能获得的,必须要在现实中的摸爬滚打慢慢累积。我想这也正是我喜欢《双城记》老妈却喜欢《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原因吧。我还在幻想着那种快意恩仇的情节,老妈却更关注柴米油盐的生活。或许等我真正进入社会,也需要在单位里面学着如何和那些同事、领导相处以后,我才会更加冷静理智全面的看待一件事情吧。
我很喜欢和老妈煲电话粥聊天,常常一说就是半个多小时。老妈喜欢和我说一些家长里短的八卦还有听来的比较有趣的新闻,她遇到好的素材还总让我写出来,说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素材。老妈也喜欢看书看报,自从我推荐了《现代女报》给她以后,我们家多年来一直坚持订阅这份报纸。老妈还心心念念的要去大连看看,因为那份报纸办得确实不错。我们还常常一起研究,等老妈自己决定退休以后该怎么样去旅游,她的梦想就是环游中国。老妈还说自己只要用我的数码相机就可以了,她也不要求多高深的技术,能拍照就成。老妈去一个地方总是多多拍照,然后还要冲印出来保存,说是作为一个难得的记忆容器。夏天我去实习、旅游拍的照片,老妈居然一口气冲印了200多张出来。我都觉得有点费钱了,可看着老妈这么开心,觉得花钱花的很值呀。
常有朋友向我抱怨和父母沟通不良,其实我和老爸也很难聊天。有时电话回家是老爸接的,我都是说不上几句就问“我妈呢”,估计老爸也是不习惯表达感情吧。幸好老妈开明又幽默,我们两个叽叽喳喳的总能找到很多好玩的事情研究。老妈还喜欢在我回家的第一时间把我抱起来,以此评估我胖了没有。我想,如果大家都能这样的和父母玩笑、聊天,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闲气可以生了。
多多体谅,多多交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希望大家都能交流无阻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