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点事件

(2012-06-05 12:52:45)
标签:

网络消息

事件和思考

校园

分类: 遭遇和感悟

这两天有很多关于现代女孩子的负面新闻。有20多个为了争男生而手持钢管大打出手的,有实习护士无良的用婴儿取乐还发微薄引起一片声讨的,有溺水被救的女孩却没向救命恩人道谢反而落荒而逃的。这些新闻看的我很是心寒,似乎现在的女孩子闹得多是不好的事情,人们关注的也是这样的消息。干爹成了一个很讽刺的称谓,炫富的各种“X二代”招来一片骂声,还有干露露这样低俗的暴露女……种种现象让人对现代女性提不起好的映像。可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却不是这样的。在我认识的人里,女孩子都是平凡善良不太贪慕虚荣,对于物质没有过于追求,愿意自己努力工作,希望有个完满和美的家庭,不会为了物质出卖自己。这样的女孩子是绝大多数,那些出位势力爱慕虚荣的才是极少数。只是那些负面新闻实在太出位,让人不注意都难。

且不说干露露、马陆、郭美美等奇葩,只说微博上的“群殴女生”“实习护士”“冷漠被救女生”这样的普通女孩,他们的做法和事迹也很让人反感。虽然不是大多数女性都那样的无知,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某种现象人们的某种心理。

群殴的女孩生们应该就是那种在学校里成绩差、结交社会混混、脏话不离口的那类不良少女。青春期这样的现象真的很常见,似乎只有这样的出位才会显得与众不同才会有人觉得你“很酷很有身份”。我的中学时代也有过类似的错觉。虽然那时我的成绩不错还是班长,可就喜欢结交那些混混、满口脏话还乐意打架、被请家长都是满不在乎的,自以为自己很酷很厉害。现在回顾才觉得当初还真的很傻啊。但青春期就是这样奇怪的时代,孩子们崇尚《古惑仔》那样的热血沸腾,憧憬随心所欲肆意张狂,还希望有份轰轰烈烈的爱情。所以会骂骂咧咧,会挑衅打架,会早恋甚至偷尝禁果。即使多年后回想起来觉得那时的自己很傻,可当初就是那样的张狂。为什么会这样好勇斗狠?也许和现在混乱的价值观不无关系,还金额教育的只重成绩也脱不开干系。没有正确的师长教导,电影电视剧的过度渲染让处于人生变数最大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做错事情。

“实习护士”对于婴儿的形容和近似虐待的行为让人们再一次质疑8090后的头脑,还有关于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职业道德。其实有个专门形容这种人的词——脑残。我是无法想象这个护士的做法,作为医务人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就不会允许有那样傻瓜粗鲁的行为。也许她觉得这样好玩,也许是为了出名。只是,这样的微博能带来的只能是各种责骂和必须付出的惨痛代价。虽然后来登出了她的道歉信和学校的责罚,人们还是无法原谅她对婴儿的恶意行为。我不知道她是否预见得到后果,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在唆使她。经过这次的教训,她应该会重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做事会谨慎小心了吧。这样的脑残每年都会出现,不过大多没这么高调。而且在作出脑残事情被发现后总会受到老师的教育以及大家的嘲笑,自然会改过的。正规的医学类院校老师不知教授知识,也会强调医学伦理、职业道德和如何正确对待病人,尤其现在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的情况下。如果还出现这种脑残护士,就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了。要知道,总会有一些奇葩出现让大家痛骂的。虽然我实习的时候也遇到过比较凶的护士,不过好在她们多是对我这种实习生态度不好,对待病人还是尽量友善的。所以大家不要太追究“实习护士”的身份而再一次抨击医疗系统的不完善。以小见大不错,不过以点带面却不好。

而对于不向救命恩人道谢的女生,她们也许因为劫后余生而忘记了,也许是害怕被所要报酬。只是这样的冷漠让人心寒,再对照救人的大叔憨厚的笑容和那个被水浸坏的手机,不得不对现代人的道德质疑。其实这也和现实社会脱不了关系。扶跌倒的老人容易被讹,救助遭遇车祸的人反而被诬是肇事者,帮忙抓小偷反而被一顿暴打……太多这样的事件阻滞了助人为乐的脚步。我妈妈就告诫我如果遇到有人受伤、晕倒千万不要自己去扶她起来,直接打电话给119让他们联系120和其他紧急救治,这样就不怕被人讹上了。我同学一致认为我妈妈的建议最好了,既可以救人又不用冒着被讹诈的风险。只是,这样不得已而为之的曲线救人却是在一次次的不良事件中总结出来的。如果只是简单的助人为乐,根本不需要这样麻烦。针对那两个不知感恩的女孩,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在网络上感叹,毕竟没有人规定被救了就一定要怎么回报。她们触犯的是我们的道德底线,是社会公德的约束,反应了现代人的冷漠疏离和自我保护太过严密。除了谴责,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帮助别人也知道如何感恩。

这些,都是我对于最近一些事件的看法。或许很不成熟,却也是最为真实的想法了。

热点事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