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我的老乡苏东坡的这首诗作清新有趣传唱千年,至今读起来还是口有余香。不过,最近恐怕要改一改了,改成“正是麻将风行时”才比较符合现的基本国情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也是有根有据的。
话说当年我去峨眉山的时候,因为自己走上去,累得半死不活了,就干脆趴在店主门外的桌子上晒太阳睡大觉。正巧来了两个游客,闲来无事随意攀谈了一下,旁边是一群人热火朝天的打牌声。后来这个黑龙江来的阿姨还问我”你们四川是不是每个人都爱打麻将啊?”我想不是的,就问她为什么这样问。她指着旁边的一圈人说:“在我们东北从来不会有人在大街上打牌,更不会有几岁的小孩时就跟着起劲的打牌。”当时我真的有点无地自容了,感觉四川人的形象一下子一落千丈了一样。又无从辩解,因为据我了解,四川就是如此的热爱这种奇怪的东西。
上星期从爱之家回来的时候在公交车上也听到两给人的对话。大概是问最近在谁那里打麻将,收费如何,还有打的有多大。好像是五块钱一个筹码,一场牌下来,输赢至少好几百。听得我这个乡巴佬目瞪口呆的。我也知道有人打牌输赢特别大,一个晚上上万都不成问题(就是一般的小老百姓,当官的、富豪们当然输赢就吓死人了)不过每次听到还是很纠结,有这么多钱出去旅游啊,孝敬老人不好吗?非要给这些牌搭子才过瘾吗?还是挣钱不够辛苦,不这样会活了不开心?
只是没想到,我们学校里的同学也开始沉迷于麻将了。最初是前年冬天知道有人在寝室里也打麻将打得不亦乐乎。那是我以前的同学来川大玩,顺便看望老同学。他认识的一个大二的女生也来了,说起她们打麻将的场景才叫厉害。自己买了一盒麻将,把两张床上小桌拼在一起,所有人席地而坐,就可以血站一个通宵。输赢也是不小的。然后这学期知道了我们班的好多男生也是一等到周末就夜不归宿,出去整晚整晚的搓麻将,玩的找不着北了。更让我吃惊的是我们隔壁小寝的四个女生那天也是相约着出去搓麻去了。回来之后更是兴奋不已,又上网接着酣战。彷佛这是什么无比有趣的事情一样。就连小倩都前去观战,看得乐不可支的。
也许我真的太土气了,不能理解麻将的奥妙。也许是我太懒的动脑筋了,一直对打牌深恶痛绝。虽然有很多人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的教我搓麻我还是没有学会。不是太难了,只是真的没有这个兴趣。小时候很喜欢《赌神》之类的影片,总觉得可以那样几千万上亿元的豪赌很过瘾。不过也知道老百姓是过日子的,自己的钱来之不易,不能做这种春秋大梦的。赌博的坏处人人都知道吧?而且国家也是明令禁止赌博的。偶尔也可以看到哪儿哪儿哪儿有破获了什么聚众赌博事件。貌似抓的很紧。不过为什么我在四川却进场看到所谓的聚众赌博呢?那些茶馆茶楼都已经进入现代化了,制备的机麻可以不用人工洗牌,提高了打牌的效率。收费也不贵,一个人也就十块钱左右。几乎没有打牌不赌钱的,那么这算不算是赌博,算不算聚众呢?为什么没有人管理一下呢?听说成都还建立了麻将一条街,作为特色旅游项目。如果真是这样,会不会太可笑了?这样的特色,与支持鼓励赌博何异?金三角那里是不是也可以弄个贩毒一条街了?如果以前这还真是成年人的权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自己的孩子已经早早接班了,甚至可以算作“雏凤清于老凤声”了。现在不管多大的孩子,打起麻将来一点也不比大人孙色,甚至青出于蓝。看着这样后继有人,估计大人们该欣慰了吧?
也许这样的现象在四川比较常见,可能在东北那里就不会如此了。只是很多东北同学来了这里读书,知识没有长进多少,倒是打牌的本领日渐成熟。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吗?为什么我们学生好好的事情不做,倒喜欢打牌搓麻了?如果时间空闲太多,可以做兼职啊,可以去各种爱心团体做义工,可以学习课外知识啊,学习吉他等乐器,可以再学习一门外语,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为什么非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仅无益甚至有害的打牌搓麻上了呢?
这种情况父母知道吗?老师知道吗?有没有人发现了其中的重大弊端?有没有人想要帮助这些人?有没有人可以管一下?是的,很多人说这也是一种应酬啊。人活在社会上就是群体生物,不可能不理会他人的。可是为什么聚会就一定要打牌,应酬就一定要搓麻呢?一群人聚会,可以聚餐,可以出行,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啊!为什么就要打牌搓麻呢?这只是一种借口吧。
如果将来真的有这样的应酬,可以应景似的打打就行了,没必要这么早就日以继夜的埋首麻将堆里,昏天黑地的搓麻吧?学生,这么宝贵的青春也不能这样浪费吧。教育不仅是要教授知识,也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吧。如果现在就沉迷于打牌搓麻了,工作之后恐怕更难克制了吧。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学校也要多关心一下。不然,恐怕赌博成风,教育出来的不过一个山寨“赌神”了。
在这样一个“正是麻将风行时”的日子里,我又开始罗嗦了。只是希望我的同学们不要这样沉溺。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不要多年以后后悔今时今日的沉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