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好样的80后
(2010-01-13 15:10:46)
标签:
校园 |
分类: 希望世界都是美好的 |
四川的计划生育应该是做的蛮好的了。我很多外省的同学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就是北京同学也有超生的。看来我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了,不知道原来计划生育不是让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的。就像河南,河北等地,很多家庭还是至少有两个孩子。那样,会不会更好一点?记得小倩有次问我:“你这么喜欢狗狗,是不是因为从小家里只有一个小孩,所以比较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似乎都有孤独的毛病。
是从高中开始流行80后这个说法的。不知道哪些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孤僻,叛逆,没有自理能力,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啃老族,月光族,房奴,蚁族,蜗居,小三。。。很多很多的标签可贴到我们身上。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以前的闭关锁国没有完全消除,老一辈人还是一样的相对保守。可是我们已经开始接受数不清的信息轰炸,已经开始在网络上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部的开放撞击着我们以前接受的保守教育。处于叛逆期的我们也就行为乖张,成为了让人头痛的“80后”。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这一代人就真的这么堕落,这么让前辈们不悦吗?也许是的吧。因为一时间接受了很多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东西。原有的价值观收到了颠覆性的冲击,而也没有人可以给我们正确的引导,或者说是没有人有这个能力,我们的行为以及为人都开始变得令人吃惊了。
或者,不是我们变得太快,而是舆论的导向是这种变化过于夸张?我所知道的很多同学也还是循规蹈矩的,按照以往的标准安排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太多的特立独行惊世骇俗之人。只是,因为从小相对父母的成长轨迹来说比较孤独,所以性格方面难免有点不足。再加上物质生活以及信息的冲击,会有变化是理所应当的。
应试教育很适合以前的情况。可是信息逐渐开放的八、九十年代却让他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甚至已经束缚了我们的成长。我们在接受更加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因为信息的流通知道了更多外部的变化,也可以更加理智的思考我们的自身环境。教育是很大的助力,他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们的叛逆。因为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纠结于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很多人变得厌学,或者是不愿意上学了。这个时候,憨憨的出现就像是迪拜的一道裂口。无数的人找到了知己,也找到了自己这样难受的原因。就像揭竿起义一样,有些人开始不可遏止的放任自己的叛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很安分的读书,按照家长的意愿来生活的。为什么舆论更多的是指责我们,而不是当初那样不合理的教育?
家庭也有很大的因素。因为是独生子女,上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下肢爸爸妈妈姑姑姑父,一大家人把我们捧在手心里。不让干家务活,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了。而又因为我们的宝贵,很多时候无法自由的玩耍,因为怕那些未知的伤害。随着城乡差距的愈加剧烈,城里的孩子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每天回家就是那个钢筋水泥做的笼子,不能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爸爸妈妈上班了,只有一个人呆着。不然就是长辈的过分关爱,养成了很多“小皇帝,小公主”。让很多孩子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他们更乐意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自私的来源。
该工作了吧?刚好什么经济危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弄得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不然就是前几年的工资还不够养活自己,不得不成了为人不齿的啃老族。还有些人是因为家里人的溺爱而不会合理理财,导致成为了月光族。再加上房地产泡沫的不断壮大,房价的日益飙升,很多人不得不凄惨的背上了房奴的枷锁。甚至有些女生会为了房子成为《蜗居》里面的海藻。这,都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自己愿意的。
不是我们不努力不上进。而是这个世界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突然把我们推向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我们在行为开放思想保守的时代里艰难前进。虽然有过很多错误,可我们都在尽力改正,希望做得很好,好让我们的亲人为我们自豪。虽然有很多不足,我们都是努力克服的。
因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80后。我们做了开路的先锋。我们有过孤独的童年时代,有过混乱的少年时代,有过艰难的青年时代。在奔三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有个成功的成年时代。将来可以给自己的子女一个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们,真正的80后,也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