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看到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就难免气恼。家长会滔滔不绝拿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想通过比较促进孩子进步。
昨天楼下几个家长指名道姓给孩子树立榜样,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我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成了部分家长的口头禅。
许多家长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而且总拿自己孩子的短处跟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当孩子整天听到父母用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批评自己的不足时,往往会感到气馁,对自己丧失信心。它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
家长如果经常拿自己孩子的弱项与别的孩子的强项比较,就会使孩子失去竞争的勇气,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数落,也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并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出了问题或学习成绩差,应该从孩子实际的基础出发,寻找原因与差距,而不是拿孩子与别人比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孩子和孩子受到的教育相同,接受能力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孩子只要跟自己比较就足够了,只要他比之前的进步了,就是好孩子。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压迫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
这种办法对于缺乏被鼓励,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来说,只能更加打击孩子的信心,对孩子的危害更大。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培养来说都是有害的。
如果孩子平时很难听到父母的夸奖,听到的尽是些埋怨、挑剔、责备、训斥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紧抓着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久而久之,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较,不管是比较孩子的优点还是比较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发展都是有害的。如果用孩子的优点和别人家孩子的缺点比,可能会让孩子滋生骄傲自大的情绪。如果用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则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或变得一蹶不振、自卑消极或心怀嫉妒。
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并且真诚的赞美,鼓励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即使孩子现在不能让你满意,但要学会等待与忍耐,不要过于心急,调整好你的心情,少责骂批评孩子,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进步和动力。
孩子学习失利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抚慰,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重拾自信,勇敢去面对学习上的一切困难,而不是父母的消极比较和失望的埋怨。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而且作为孩子,也应无条件服从和配合父母的教育。可实际上,这些父母的想法是错误的。
孩子也需要尊重,父母应该从正面的,积极肯定的角度审视孩子,不能用蔑视的语言讽刺孩子,在心理产生阴影,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为父母,我们始终要做到一点:不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只要自己的孩子努力了,那就是最好的!
http://s5/mw690/629a7b9atd7d907419584&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