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未来的劳动者、社会的顶梁柱。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是教育孩子尊重劳动、爱上劳动的良好时机。
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过得舒服,玩得开心,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厌恶劳动的思想。劳动不再是最光荣的了,劳动已经被遗忘。
劳动最光荣、不劳动者不得食。但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多少会自觉主动地劳动?又有多少人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家长应该利用节日适当补补劳动课,对孩子进行劳动技能培养,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这有利于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独立自主、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品质。
望子成龙的愿望,疼爱孩子的心情,促使家长甘愿包揽一切家务。孩子在家不干活儿,并不是孩子不会干,而是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方面的观念和方法出了偏差。
一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训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让你去扫马路、去工厂!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就成了下等人干的事情。结果有些家长把干家务活儿当成惩罚手段,使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家长偶尔使唤拿点儿东西,老是不情愿,不知道尊重体贴家人。
有的家长采取刷一次碗5角钱,收拾一次房间1元钱,洗一次袜子5角钱……对孩子干家务采取金钱奖励法,明显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但是部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激励时,觉察到孩子变成了财迷,不给钱就不愿干家务。
家长应该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失误,从转变自己的认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孩子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从而改变孩子的懒惰行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练就立足社会的本领。
父母对孩子不要包办代替,要给孩子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
吃完饭洗洗碗,扫扫地。让孩子适当地参加劳动好处很多,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避免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家长要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并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告诉他笤帚怎么拿,碗怎样洗,孩子会很高兴的,而且会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又可以在将来通过孩子承担家务而减轻自己的负担。
孩子在劳动过程中难免失误干不好,比如洗碗把碗摔在地上····家长必须明白,摔坏的东西是有价的,孩子对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千金难买的。对孩子的宽容,恰恰能让孩子长记性、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同时孩子的责任心也能够随之形成和增长,使孩子受益终生。
从小劳动的孩子更聪明,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且性格开朗,与人相处融洽,社会活动能力强,长大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让孩子适当地干些家务活,孩子参加劳动可以体会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的成果。通过劳动可以使孩子勤奋,对学习更有进取心。
在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给所有爱孩子的父母一个倡议,让孩子可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快乐成长。
http://s7/middle/629a7b9atbeba72a76d06&690
http://s3/middle/629a7b9atbeba6b8c098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