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发现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好好学习,将精力大多用在了对孩子的管理上。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只负责学习,其他一切都由父母包办。
如果孩子想帮大人干点什么,大人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学习好了比什么都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人为他料理,他根本不用动手,也无须动手。
有的五六岁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上小学了不会穿衣服,上中学了还由父母收拾书包,上大学了仍需要大人给洗衣服……这种保姆式的管,使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在家长的当中去享受。
家长总是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做这不行,做那不行,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全由父母支配,结果使得已经有了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受到伤害,如果经常压制孩子的独立愿望,他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处世消极、无所作为的人,这样的孩子只会什么事都要等大人替他准备好。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坚持能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做,首先从小事做起,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作好为止。父母对孩子取得的一点一滴进步,要给予鼓励、赞美和肯定。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不要掩盖,要让他们懂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都靠兴趣去做,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要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如果家长不让他们干,错过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最佳时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懒了。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种责任感,可以避免好逸恶劳的坏习惯,珍惜家长对自己的付出,而这种对家庭的责任感最终会转移到学习上,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责任感。
家长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我们不能一味地代替包办,而让孩子失去动手锻炼的机会,养成学习上的懒惰。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爱没有原则,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当孩子成人后出现问题时,家长才意识到是自己的溺爱酿成了后果,但是通常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
做家长的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应从点滴做起,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孩子将来面对复杂的工作。
在我们呵护、关怀孩子成长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对孩子自强、自立能力的培养。
http://s7/middle/629a7b9at9e15485b3486&690
http://s2/middle/629a7b9at9dcf7f557e8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