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商店购物,看见一对母子在买鞋,孩子选中了一双,妈妈不同意,另外选了一双。孩子不喜欢,把手里的矿泉水使劲往地下一摔,一怒之下走了。妈妈溅了一身水,赶紧追孩子去了。
有人议论这孩子不像话了,人不大脾气不小。看来家长要反思一下自己教育有没有问题了。现在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委屈。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怎样就怎样,造成孩子从小爱发脾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根本谈不上懂礼貌,我认为培养孩子的礼貌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
举止粗鲁,没礼貌,不理解父母,通常是孩子向父母表明想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的方式。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脱离父母的管缚,形成自己独立人生观的关键时候,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重视一下孩子的意见。要倾听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不是因为孩子渴望被尊重。
家长应该积极纠正孩子的举止,分析一下孩子的具体情况,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孩子大了,自尊心也更强了。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做大孩子。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孩子心理的这一变化,仍然把四五年级的孩子当小孩子来对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会因得不到尊重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需要有求必应,但是家长应该掌握好爱孩子的分寸,从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不能把孩子惯坏了。
平时切不可对孩子过于宠爱和娇惯。要对孩子的不礼貌的言行举止加以及时矫正,同时教会孩子在公共场合礼貌的表现。
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在修养,特别是人与人是否具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很多学生不知道感恩父母,不体谅父母,盲目在同学间攀比,却不曾看到虚荣心得到满足的背后是父母的含辛茹苦。
家长平时并没有将孩子不礼貌的言行放在心上,而一旦到了一定的场合,才出现了本不应有的尴尬 。家长发现孩子不好的生活习惯,要及时批评指正。这样,潜移默化中,文明礼貌就会成为良好的习惯。只有正确认识孩子中存在的不良习惯,正确去引导,才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