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承云从紫砂壶

(2021-01-10 16:44:56)
标签:

明代紫砂壶

承云从

分类: 紫砂壶
明代紫砂壶极少见。当遇到一件明代紫砂壶时,第一,一定要装作没看懂;第二,对方开价后不能还价,第一口价一定是最便宜的。2006年,北京某博物馆征集处头头就教我爱人这个收藏秘诀,可惜十多年没用上。

明代承云从紫砂壶
这把壶的壶把、壶钮和壶流都是方竹造型,在传世紫砂壶中极为罕见。明代流传一个朱元璋与方竹的故事,虽然忽悠人,但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化。朱元璋说方竹是他插下的筷子长成的,谁敢说“不”。参见参考文献一。

明代承云从紫砂壶
壶底篆镌刻承云从款。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承云从,善仿(徐)友泉,(沈)君用,天启、崇祯间人。《桃溪客语》:承云从(约1620-1661,天启-顺治)工治壶,为明代名手。善制紫砂大壶,气势非凡,造型别致。这把壶很大。

明代承云从紫砂壶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阳羡是宜兴的古称,阳羡茗茶在唐代即已成为贡茶。玉女潭始建于唐,盛于明,有江南园林源头之说。壶底铭文,至少让我们第一次知道宜兴唐代贡茶和宜兴玉女潭。

明代承云从紫砂壶
壶身刻画山水画。山水呈现明末清初常见的斧劈皴技法。雍正以前的紫砂壶,通常不把老包浆洗去。大家都这样,我们也就随大流了。

明代承云从紫砂壶
还没有尽兴,那么就在壶盖上刻一首唐诗,草书。参见参考文献二。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欣赏草书六法:规范美、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墨韵美、意境美。实话实说,我们目前欣赏水平不过关,只能看出“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茶是唐代贡茶,水是唐代名潭水,诗歌也是唐代的。随心所欲啊。这是我们看到的唯一书画刻满全身的紫砂壶。我们认为,这是作者自我欣赏的作品,才不管别人喜不喜欢。如果读一下《云间据目抄》就知道,明代晚期的文人,就是这种无拘无束的风气。清中期著名的曼生壶,实际上风格很拘谨,奴才做久了,就能欣赏曼生壶。

参考文献一:朱元璋与方竹

相传朱元璋带兵与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一带激战失败以后,落荒而逃,沿横江而下,来到休宁万安下水南的河滩上,欲渡江往对岸逃去,不知深浅的横江,茫茫一片,挡住了朱元璋的出路,情况十分危急,此时万般无奈的朱元璋站在江边,仰天长叹“天亡我也”!就在此时,忽然江里浮出了一条巨大的红鲤鱼,直奔朱元璋的脚下,朱元璋急忙跳上鲤鱼背,鲤鱼便驮着朱元璋箭一般游向对岸万寿山底河流的岩洞里,朱元璋刚进岩洞,洞口就被蜘蛛结网封严,待到追兵搜寻时,没有丝毫藏人的痕迹,朱元璋逃过一劫。朱元璋见此地有神灵保佑,就跪拜在古城塔下,祈求神灵指点迷津,但是三拜以后,塔尖往东南方向倾斜,朱元璋心领神会,以后就在南京登基。临行前,朱元璋把随差携带的一双竹筷插入土中,对天而誓,它日若能得天下,此筷定能长出竹子。果然,不久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了明朝,筷子长成方竹,方竹就这样流传下来。至今万安古镇仍生长着四季翠绿、亭亭玉立、上圆下方的竹子,这就是传说中的方竹。

参考文献二: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