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期平等青民窑瓷片的收藏意义
标签:
平等青瓷片杂谈 |
分类: 明清瓷器 |
我们收藏了各个年代的景德镇民窑瓷片。这里,以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为例,说明我们在收藏民窑瓷片时的关注重点。各年代瓷片收藏数量不能太少,达到一定数量才有可能领悟其中要领。
(1)明代民窑窑址集中地与明代御窑厂的距离
我们要记住现代地图上三个重要地点,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浮梁县瑶里古镇风景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是明清御窑所在地,也是明代嘉靖以后民窑集中地。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是明代湖田窑所在地,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民窑集中地。浮梁县瑶里古镇风景区是明代早期(洪武、永乐、宣德、空白期)民窑所在地。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与景德镇民窑博物馆距离6-7公里,相当于古代十二三里。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与浮梁县瑶里古镇风景区距离55公里,相当于古代一百多里。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距离影响技术工人在官窑与民窑之间的流动,所以明中期民窑看上去就比较粗糙,明早期民窑看上去就太差了。
现在网上有很多卖成化民窑瓷片的,其精致程度接近成化御窑瓷器,不客气地说,我们认为是赝品瓷片。
(2)成化民窑瓷片
(3)弘治、正德瓷片
弘治正德民窑瓷器很难准确断代。民间收藏通常约定,制作、画工较好的划归于弘治,较差的划归于正德。不过,约定只是约定而已。
第一件,弘治
第二件 正德
前一篇:江西地区明代出土瓷器的收藏意义
后一篇:明代火石红釉瓷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