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为范--老虎洞窑瓷片
标签:
澄泥为范老虎洞窑南宋官窑 |
分类: 古代陶瓷 |
《澄泥为范 极其精致》来自南宋文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澄泥为范》中《范》的词义是《效法》。《
澄泥为范》的意思是效法澄泥砚而作。参见参考文献一。


我们没有买这块瓷片。这类看不出器形的瓷片量比较大,随时可以下载。

釉色挺好的。这块未买瓷片与上面的瓷片同一来源。

网上流传:“宋官窑的瓷胎,细腻温润,特别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端砚石类),有笔砚胎之说。如用砂纸打磨可感十分细腻滑润,绝不含砂,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实物证据证实了这种说法。这5件老虎洞素坯瓷片反映了未烧生坯到笔砚胎的过渡。素烧时采用火照,说明当时窑工在素烧胎这一关就把关很严。
一、未烧的炉脚
老虎洞窑瓷器先是素烧,然后上釉再烧。那么,素烧以前的胚胎是什么样的?
二、火照1
火照又称"试片",是用来测定窑内温度的。这个手捏的圆条是火照敲断后的残件。
从残件断面看,圆条没有烧透,内芯还是生坯。生坯外观状况与未烧炉脚相似。炉温不够时,瓷化胎还是比较粗糙的。
三、火照2
这个炉脚有个洞,当窑工测定窑内温度时,用长钩伸入洞内,将火照从匣钵里钩出。炉脚上方有一个碗片。值得注意的是碗口也是当时窑工的观察部位。
炉温高于火照1,但是还不够。瓷化胎比较细腻了,但是还不够细腻。
断面看,火候不到,坯胎有点粗糙。照片均已放大,上手对比,可以比较出细腻程度。
四、火照3
从器物大小和形状看,这还是一个素烧胎的火照。
火照通常取某种器物的一部。下面这块接上去的东西,不是器物的某部分。
火照取出以后,通常会敲掉一些部分,看断面烧成状况。该火照的炉温高于火照2,瓷化胎很细腻了。炉温越高,细颗粒融化程度越好,胎质越细腻。
五、匣钵上的支钉
这是杭州老虎洞窑的匣钵残片,上面粘住一个支钉。

这个瓷质支钉的质量确实达到澄泥砚水平,致密细腻。支钉质量如此,修内司官窑胎质水平应该更高些。
六、上釉后的胎质
很典型的修内司窑青瓷的断面,胎质细腻。

我们没有买这块瓷片。这类看不出器形的瓷片量比较大,随时可以下载。

釉色挺好的。这块未买瓷片与上面的瓷片同一来源。

网上流传:“宋官窑的瓷胎,细腻温润,特别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端砚石类),有笔砚胎之说。如用砂纸打磨可感十分细腻滑润,绝不含砂,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实物证据证实了这种说法。这5件老虎洞素坯瓷片反映了未烧生坯到笔砚胎的过渡。素烧时采用火照,说明当时窑工在素烧胎这一关就把关很严。
参考文献一:叶寘及《坦斋笔衡》
南宋文人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一书中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润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备注1:叶寘,字子真,号坦斋,池州青阳人。与洪咨夔、魏了翁多唱酬(《平斋文集》卷七《九华叶子真有诗见寄因和酬》、《鹤山集》卷一一《次韵九华叶寘见思鹤山书院诗》)。后以荐为池州签判(《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一)。有《爱日斋丛钞》十卷、《坦斋笔衡》一卷(《千顷堂书目》卷一二),已佚。
备注2:叶寘《送玉面貍与月湖》
迎阳舐掌餐朝霜,虎额分白狐裘黄。
野人供之未敢尝,聊比涧沚溪毛将。
方其潜遁嵌空去,塞向固然知墐户。
藏身为地抑何拙,令人开户知其处。
贵重荣称玉面郎,尾以牛后夸奇章。
世间丑好谁争强,贤否一语由臧仓。
谂季貍兮美南国,范我驰驱非诡获。
衣褐褐见脱脱兮,雪绰通身妙藏白。
人言可以贡金门,芹美犹云欲献君。
倘幸珍称供玉食,全胜肥遁老邱园。
侑以诗篇烦笔削,诗欠活眼觅一著。
《范》为多义词。该诗文中《范》的词义是《效法》,出处为: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孟子·滕文公》。
备注3:南宋时池州归属
宋,置池州池阳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宋至道三年(997)池州池阳郡属江南东路,绍兴初年属江南路。池州从未落入金人之手,叶寘是地道南宋人。
现在有些人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中的本朝指的是金朝,那是一不读宋史、二不读宋词造成的。北宋与南宋是后代人加以区分的。北宋对于南宋人来说,就是《本朝》。岳飞也好,陆游也好,北宋对于他们就是本朝。
参考文献二:杭州细沙包
年龄80岁以上的杭州本地人都会做细沙包,年龄50岁以上的杭州本地人小时候都吃过细沙包。因为做工繁复,现在的杭州本地家庭已经不做细沙包了。
取赤豆(红豆)5-10斤,放水煮透。将煮透赤豆沙浆倒入白色布袋过滤,很长时间后,布袋中浆液滴干。过滤出来的浆液是细沙的原料。考究的做法是,再次煮透过滤后的浆液,然后再次倒入白色布袋过滤。过滤出来的浆液,静置沉淀,上层是清水,下层是细沙。倒出清水,获得细沙原料。
细沙的用途是(1)做细沙包。用细沙原料包一块猪油,加入适量白糖,作为包子的馅。(2)做细沙粽子。用细沙原料包一块猪油,加入适量白糖,作为粽子的馅。(3)做八宝饭。用细沙原料包一块猪油,加入适量白糖,作为八宝饭的馅。八宝饭表面加八种蜜饯。
不少杭州本地人,小时候不爱吃这种又甜又腻的食品,反而记住了这种传统甜食的制作方法。那时候,小孩子想不通的是,大人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做这种难吃的食品,并且强迫孩子吃。
现在想起来,杭州细沙的制作工艺实际上就是《澄泥为范》,也许它就是南宋时期传下来的手艺。
正宗杭州话与杭州郊区(例如余杭、萧山)语言完全不同,也许正宗杭州话也是南宋官话传下来的。
参考文献三:老虎洞窑发掘概况
老虎洞窑址发现于1996年9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先后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清理出龙窑窑炉3座、小型素烧炉4座、澄泥池4座、作坊10处、釉料缸2个(北边有大量素烧坯堆积),瓷片坑24个(出土数十万余瓷片、数千件可复原的瓷器)。
老虎洞窑经历了南宋(1127-1279年)和元朝(1279-1369年)共计243年间的烧窑活动。
澄泥池4座+小型素烧炉4座+大量素烧坯堆积+243年间的烧窑活动=素烧瓷器研究情况没有公布
素烧瓷器情况不明,就没法验证“澄泥为范,极其精致”这个描述。
杭州一些南宋官窑爱好者手中,持有大量老虎洞窑瓷片。在杭州市文物考古所3次考古发掘相隔时间段内,古瓷爱好者去捡了这些瓷片。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从这些收藏者那里买到瓷片。素烧坯是购买重点。
参考文献四: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瓷器震惊考古界——修内司官窑终于找到实物证据
http://www.sohu.com/a/160467625_412753
前一篇:故宫哥窑雅集大展告诉我们什么?
后一篇:哥哥窑绝类古官窑-老虎洞窑瓷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