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2019-11-13 13:44:08)
标签:

同安窑系

青白瓷

纪年瓷器

杂谈

分类: 古代陶瓷
篾划、篾点、锥划是同安窑系的装饰技法。位于福建福州市同安区汀溪水库的汀溪窑,尚有少量青白瓷,胎骨白色,细腻致密,瓷化较佳,釉色青白或青白偏灰,色佳者可与景德镇窑产品媲美。也就是说,这类品种是分不清窑口的。参见参考文献一。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六缺口造型,涩圈叠烧。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口沿六缺造型,略高圈足的斗笠碗,多数出现在北宋末、南宋初。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胎骨。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釉面受沁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篾划+锥划。题材是一只水鸟在波涛中飞翔。宋代玉器中的鸟,一翅折,一翅张。这只水鸟也有这种风格。

江西纪年墓出土的青白瓷中,见到了这种产品,墓主人是普通百姓。参见参考文献二。不过,这种品种约占墓葬出土青白瓷的1%。原因很可能是当时这种品种比较多,宋人不稀罕用它们陪葬。因为考古发掘时发现很少,博物馆反而认为这个品种是精品。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六缺口造型,涩圈叠烧。这两件是一起出的。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这只碗有“十”字记号。普通老百姓常为自己家的碗做个记号,各家办酒席时相互之间借来借去,方便归还。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篾点+锥划。篾点纹只是一种约定成俗的称呼,实际上并不是用篾梳点一下,而是用锥子一点一点刺出来的。仔细数每排篾点,个数并不相同。工匠不可能准备不同点数的篾梳,换着点,这样效率就太低了。仿品往往凭俗称想象,用篾梳去点,留下破绽。这只碗有侵蚀后脱釉。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受沁后的釉面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这不是窑裂,而是冲线扩张,参见参考文献三。锔钉的作用之一,就是绷紧冲线,以免时间长了,出现扩张。检验是不是“冲线扩张”比较容易,两手抓住冲线的两端碗边往中间挤,冲线缩小或弥合,那就是冲线扩张。锔匠就是这么干的,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是见过锔瓷师傅干活的。题材是水鸟在波涛中飞翔。



参考文献一:同安窑系产品综述
通于历次文物普查,目前在全省68个市县(包括金门)中,有45个市县的百余处窑址主烧或兼烧这类青瓷,因这类青瓷的研究最早从同安汀溪窑考古调查开始,故学术界约定俗成,称之为同安窑,用“同安窑系”青瓷来代表或概括这类青瓷产品。汀溪窑位于同安区汀溪水库,分布于库区大坝外4座山头和库区一小山坡(部分已被水库淹没),面积约4.5万平方米,历年调查,发现窑床十余处,作坊遗迹一处。2002年1月福建省博物馆与厦门市博物馆对汀溪窑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揭示龙窑两座,均为斜坡式,残长50余米,窑宽约2.8米,坡度为15至25度,两旁窑门数量不等、间距不一。窑内有套窑现象(即废窑再造)。窑头被水淹没,面貌不详。出土品种以碗为主,其次为盘、碟、洗、炉、瓶、罐、壶、杯、盅、砚台、鸟食罐及动物塑件等,工具、窑具除宋元窑址常见匣钵等外,拨碗(或称轴座)较罕见,形如切去两边的托盘,呈长条型,两头微翘,各有一孔,为陶车之轴座。釉色以青为主,呈青黄、青绿和青灰色,胎质灰、灰白、青灰,青黄、青绿釉器胎质不如青灰釉胎体坚致;尚有少量青白瓷,胎骨白色,细腻致密,瓷化较佳,釉色青白或青白偏灰,色佳者可与景德镇窑产品媲美。
http://ouyangxijun.blog.sohu.com/157651578.html

参考文献二:江西纪年墓出土的同安窑系风格的青白瓷

1、篾划+锥划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浙江出土宋元青白瓷》P28
这是同安窑系的划花风格,单锥划花+篾划纹。不是半刀泥技法。

2、篾点+锥划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江西宋代纪年墓与纪年青白瓷》P95,北宋大观三年墓

3、参考文献三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北宋青白瓷篾划篾点锥划碗
《江西宋代纪年墓与纪年青白瓷》P72

有些青白瓷在入土前是使用过的,本身带有冲线。经过将近800-1000年的土压,冲线开口越来越大。这是出土青白瓷的特征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