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哥窑与弟窑

(2019-11-26 13:54:19)
标签:

哥窑与弟窑

杂谈

分类: 古代陶瓷
拿出证据来,拿出逻辑来,是不是哥窑与弟窑,应该只看这两点。我们的观点是:(1)灰黑胎、百圾碎开片、年代最早的大窑龙泉是哥窑;(2)灰白胎、不开片、釉色最漂亮、年代最早的大窑龙泉是弟窑;(3)哥窑与弟窑同时代,底足特征应该一样。

天地片信息与完整器信息完全一样,还加上断口信息,所以我们的探讨全用天地片。

金村窑:
金村窑的天地片,我们仅可能选择卖家认为釉色最好、价格最高的。

第一只残碗:杭州工地出
哥窑与弟窑
这是南宋早期五缺五棱碗的天地片。杭州工地出土。
哥窑与弟窑
碗底印款是“河滨遗范”。卖家有一件完整印款的,我们没买,下载了图片。
哥窑与弟窑
内底垫饼垫烧。南宋早期龙泉。
哥窑与弟窑
虽然这片残片釉色已经接近粉青,但是与同时期大窑产品的釉色还有一段距离。

第二只残碗:杭州工地出
哥窑与弟窑
与第一只残碗是同一卖家,即整箱卖龙泉窑瓷片的卖家。半刀泥技法,典型的金村窑。
哥窑与弟窑
釉色很接近粉青,与第一只碗釉色一样。
哥窑与弟窑
南宋早期底足。内底可见垫烧痕。
哥窑与弟窑
篾划工艺也出色。

第三只残碗:杭州工地出
哥窑与弟窑
这是第二位卖家,普通瓷片是整堆出的。很多堆,我们就不下载图片了。
哥窑与弟窑
该卖家非说这是大窑的,理由是金村窑没见过这么漂亮的釉色。其实,国家考古发掘已经说清楚了:金村窑进入南宋后,釉色与划花更为精美。我们也不与他争,我们见过的东西比他多,争来争去只是因为价格。
哥窑与弟窑
南宋早期圈足。可见内底垫烧痕迹。
哥窑与弟窑
这张照片不是阳光直射下拍摄,粉青感觉更明显一些。从工艺上可以看出,是先篾划,再半刀泥。

第四只残碗:杭州工地出
哥窑与弟窑
这是第三位卖家。专卖瓷片,不是第一手的,从第一手卖家那里挑来的。梅子青釉色。
哥窑与弟窑
南宋早期底足。内底可见垫烧痕。
哥窑与弟窑
宽莲瓣纹是南宋早期龙泉窑的特点。
哥窑与弟窑
积釉处可见明显梅子青色。

小结:进入南宋,金村窑已经烧出接近粉青和梅子青的釉色。但是,与同时期的大窑比,釉色还差一些,所以在竞争中失败了,因为他们没有掌握一个更关键的技术。

龙泉市小梅镇大窑
第一只残碗:
哥窑与弟窑
这是从第一位卖家那里买来的瓷片。这是杭州修高架桥时工地挖出的瓷片。放大镜观察釉面,存在轻微的使用痕迹。这片瓷片的价格是一箱龙泉瓷片价格的一半。卖家有两箱龙泉瓷片、一箱吉州窑瓷片、十多片修内司官窑瓷片、十多片郊坛下官窑瓷片等,符合杭州修筑高架桥时工人从工地采集的特点。这种瓷片价格贵的原因:(1)天地片(即有口沿有底部),(2)釉色好。这个卖家应该是从工人那里收来的,最好的留下了,挑出几片较好的卖个高价,剩下的就整箱卖了。玩瓷片的与玩铜钱的一个德行。

哥窑与弟窑
圈足(外底无釉、足端不施釉、外底心垫烧)。这是新技术革命前的产品。外底外观黑色,不一定是黑胎。

哥窑与弟窑
新技术革命出现在二次施釉上。仔细看胎釉结合处,有一层白色夹层(类似耀州窑、钧窑那种白色夹层),遮挡了灰胎的灰色透光反射。
哥窑与弟窑
新技术革命又出现在釉色配方上,积釉处呈现湖蓝色。釉色与纪年墓梅瓶盖釉色完全一致,是新技术革命前的产品。说难听点,你拿出一件南宋早期龙泉,釉色比不上这件,那么只能一脚从弟窑中踢出去了。

第二只残碗:
哥窑与弟窑
这是第四位卖家。卖家明确说,从大窑叶坞底捡来的。

哥窑与弟窑
老磕颜色淡

哥窑与弟窑
新磕颜色黑

哥窑与弟窑
百圾碎断纹。放大镜观察釉面,确实没有使用痕迹。

哥窑与弟窑
圈足特征是外底无釉、足端不施釉、外底心垫烧。这是新技术革命前的产品。说难听点,你拿出一件百圾碎的黑胎龙泉,年代比这件晚,也一脚从哥窑中踢出去了。

小结:这两件,一件是弟窑,另一件是哥窑。都是大窑产品。这件弟窑因为釉色表现出色,估计异议不大。这件哥窑估计异议较大。但是,明代陆深进士只说: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也就是说,明代陆深进士没有说过哥窑很漂亮。其它文献说了吗?

龙泉市小梅镇瓦窑路
关于龙泉市溪口镇瓦窑垟标本,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南宋早期底足的标本。我们找到的是龙泉市小梅镇瓦窑路的标本。我们掐住两端(即时间最早的和时间最晚的),只取一色(即墨绿色)。我们不要中期的原因是,很多人有中期(即内底施釉)天地片和完整器,足以反映小梅镇瓦窑路鼎盛时期的状况。这就像伟人那样,鼎盛时极为辉煌,但是他也有儿童时的牙牙学语,他也有暮年时孤独凄凉。我们只看儿童与老年。

第一只残碗:哥窑与弟窑
这是第五位卖家,价格高。例如,元代龙泉粉青釉香炉完整器起价5万元以上。还价极为困难,只给5%折扣。原来我们只想下载图片的,怕引起版权纠纷,只能买下。
哥窑与弟窑
五缺五筋碗是典型的南宋早期碗。白色哈密瓜络是土沁造成的。
哥窑与弟窑
老磕看上去是灰黑胎。实际上是黑胎。
哥窑与弟窑
内底垫饼支烧
哥窑与弟窑
露胎处褐黄色是铁锈色,即来自土壤也来自胎骨。这是窑址货。

第二对盘:
哥窑与弟窑
这是第六位卖家。也就是我们买了一大堆青白瓷的那位卖家。我们买的一大堆铜钱中,有一枚元代初年的铜线。
哥窑与弟窑
修胎方式是典型元代。露胎处褐黄色是铁锈色,即来自土壤也来自胎骨,洗不掉的。这是江西南城的墓葬出土器。由此可见溪口窑失去南宋皇家订单后,很难维持下去了,只能生产粗瓷了。唯一留下的本色是:(1)墨绿色釉;(2)哈密瓜那样的白络开片。
哥窑与弟窑
我们其实很喜欢这种Wabi-sabi侘(wabi) 寂(sabi)风格的藏品。它让你看到了鼎盛的辉煌,也让你看到了晚暮的凄凉。
哥窑与弟窑

龙泉市溪口镇瓦窑垟:

溪口镇瓦窑垟后来成为了南宋龙泉官窑。釉色与开片与南宋”郊坛下官窑“极为相似。

第一只黑胎碟。

这只碟来源是江西南城县。华光礁1号南宋早期沉船中有一只类似器形的黑胎龙泉碟。
哥窑与弟窑

底是南宋早期的底
哥窑与弟窑

缺口处可见灰黑胎
哥窑与弟窑
这只龙泉碟有鳝血丝开片,但是因为釉面受沁比较厉害,不太看得清。受沁比较厉害的青瓷,通常用水湿润一下,白沁消失,干了以后白沁又出现。这是鉴定真正土沁的方法。这个碟用水湿润以后,可见类似南宋官窑那样的开片。



再怎么考古,也改变不了章生一、章生二是大窑人的文献记载。只要考古结论说,哥窑不在大窑,就像是说章生一是北京人一样荒谬。至于章生一、章生二具体在那个年代,拿证据说话,他们不会活到150岁。

古文献记载的“哥窑”实际上存在两条线索:(1)龙泉哥窑;(2)哥哥洞窑-哥哥窑-哥窑。如果这两者混淆起来,就越来越混乱了。

实物却存在三种类型:(1)故宫传世哥窑(含清宫旧藏);(2)出水或墓葬出土的类哥窑或类官窑;(3)龙泉地区出土的哥窑,特别是溪口窑的黑胎墨绿色釉哈密瓜白络开片的哥窑。这三种实物特征完全不同。如果这三者混淆起来,也越来越混乱了。

这里只搞清楚龙泉哥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