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是“富窑贫墓”。窑址出土的瓷器数量很大,很多完整器因为粘住了匣钵当时就被废弃了。中国卖宋代瓷器的人出现了两个不良倾向:(1)去除匣钵,取出瓷器,用大漆对“窑疤”进行修补。这种窑址瓷器被称为“喝茶利器”。(2)在宋代空匣钵里用胶水粘一个新仿瓷器,冒充窑址出土的帶匣钵的宋代瓷器。我们估计长此以往,带匣钵的宋代瓷器将没有了。
茶洋窑瓷器的圈足附近有一个与圈足垂直的肩;遇林亭窑瓷器的圈足附近外壁有一圈切削很明显的切削痕;福清窑的圈足附近的外壁是弧形外壁。三者都带有釉水漫漾导致的二次施釉现象,但外壁修胎方式区别较大,很容易区分。这是福清窑的黑釉盏。
福清窑也有不太明显的银兔毫(小兔兔毫)。凡是兔毫都是釉里析出的结晶,都会首先受侵蚀,都会下限于釉面。这是判断真伪的绝对标准。
福清窑的胎色以灰色为主,有深浅之别,灰红、灰黄色、灰黑色也有一定比例。建窑及建窑系的窑址出来的瓷器的胎,有些看上去是黄红色,这不是胎的本色。这种黄红色是长时间氧化造成的,里面还是其它颜色。
参考文献一:哈佛大学馆藏13只宋代建盏与8件标本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507/06/9165926_751757872.shtml
8件标本中,有一件就是带匣钵的建盏。
参考资料二:茶洋窑外壁修胎
参考资料三:遇林亭窑外壁修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