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瓷是一种介于青瓷与白瓷之间的瓷器品种,釉色如同白瓷,唯有积釉处映现青色。俗话说,宋瓷是“富窑穷墓”,宋代瓷窑很多,全国170多个县发现了宋代窑址;宋代墓葬出土瓷器很少,许多宋墓只出土几件瓷器。考古发掘宋墓的同志都知道,从宋墓中发掘出一只不残缺的碗常常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这两件青白瓷器出自福建邵武市周边的两个不同宋墓,其中一只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宋代书法家蔡襄在其所著《茶录》中提到青白盏,南宋《梦梁录》提到杭州城店铺商品时,多次提到青白瓷器,南宋《诸蕃志》12处提到瓷器贸易,明确提到的釉色有青瓷、青白瓷和白瓷。国内宋代墓葬出土的青白瓷数量不少,墓主多数为中下级官吏。景德镇窑口的青白瓷主要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华南窑口的青白瓷主要出口东南亚地区,这与海外国家的传统航线有关。
这种宋代青白瓷碗的窑口判断有些困难。福建窑口很多都是这种器形,
例如福建茶洋窑在宋元时期烧造青白瓷。有专家举例了一些茶洋窑青白瓷器(参见参考文献一),其中例3的两件宋青白釉敞口碗与这两只碗几乎一致。
宋代青白瓷生产范围很广(参见参考文二)。五代至北宋早期的青白瓷生产中心是繁昌窑,北宋中期以后的青白瓷生产中心是景德镇。墓葬出土器常见草根土痕。
因为这种碗的底足附近有一个肩、肩与底足外壁成90度、与茶洋窑的修足方式相同,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是茶洋窑产品。但是,从胎质看,胎白细腻,它又像景德镇窑产品。
这只碗是使用过的,器口有几个小磕。内底有磨损痕迹。
第二只碗的胎质、釉质和器形与第一只碗相同,尺寸略小些。
这只碗的土沁比较厉害。釉面已经出现土沁斑点。
外壁釉色中的土红色也是土沁。镇江博物馆有数量不少的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基本上釉面都带有灰黑土沁,没有干干净净的釉面。(参见参考文献三)。
景德镇窑瓷器如果开片,很多是这种方向性比较强的纵向开片,方格网格状开片较少。有些宋元瓷器并不开片。
这只碗的碗底侧光看,也有使用痕迹(划痕)。宋代人是挺实惠的,将生前使用过的碗带到来世,先保证来世有饭吃再说。
有人专门收藏宋代非热门品种的茶具(参见参考文献四)。我们水平显然低于此人,不过我们将努力学习这种宁静谈泊的出世情怀。抄一句文字在此:他们手上那杯茶,依然散发着花一般的香气,然而杯中再也不见唐时的浪漫或宋时的礼仪了。---《茶之书》
参考文献一:南平茶洋窑青白瓷赏析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221/19/51743158_731274862.shtml
参考文献二:宋代青白瓷的历史地理研究
作者黄义军是北京大学的博士,曾就职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学术修养不用怀疑。
参考文献三:镇江出土陶瓷器
参考文献四:茶器拾遗
http://bbs.artron.net/thread-3804535-1-2.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