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黑釉茶盏出自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婺源县,
古徽州六县之一,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1121年(北宋宣和三年),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隶徽州管辖。据说,南宋哲学家朱熹的祖籍是婺源县,其一世祖朱瑰从事茶叶管理事务。参见参考文献一。我们收藏文物时,不太在意它值多少钱。其实,读了一个以前不知道的故事,我们就有满足感。
南宋时期,福清窑黑釉茶盏生产规模与建窑不相上下。福清窑茶盏器形仿建窑。釉面带有明显特征:(1)酱口;(2)外壁施釉不齐整、下部积釉;(3)外壁下部黑釉常见黑、褐两层釉现象。参见参考文献二。
所谓的“二次施釉”现象,学术界已经研究清楚,实际上是施一层釉而发生的漫漾现象。这形成了明显的鉴定点。参见参考文献三。

福清窑黑釉盏釉面也有细丝状条纹,也称“兔毫”。但是,福清窑兔毫极细,号称是小兔兔毫,与建盏的兔毫明显不同。这种若隐若现的细兔毫,把玩性很好,老花眼基本上看不清。与建盏兔毫类似,这种兔毫也是下陷于釉面的。
我们收藏文物,不仅仅看大家已经知道的特征。这件黑釉盏带有明显的窑膜,所以是真品。
吸引我们注意的还有器内一块彩虹圆斑。我们不知道这块彩虹圆斑是烧造时窑变形成,还是埋藏后土壤沁染形成。物以稀为贵,我们比较在意其稀罕。
我们将宋代有柄铫子装满了水,注入这件黑釉盏中,可以注水4次。实用时,两者都不可能装满。“不置一杯酒,惟煎两碗茶。须知高意别,用此对梅花”。宋代人饮茶很文气,属于品茗。
参考文献一:婺源寻访朱熹始祖墓
http://zmlfz.blog.163.com/blog/static/61715710201202013028447/
参考文献二:建窑系之福清窑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923/06/13708883_592937163.shtml
参考文献三:灰被天目的“二次施釉现象研究”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18/16/7064597_157177946.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