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收藏者通常看元青花发色,完整器看发色,瓷片也看发色。首先看的是青花边缘是否有毛边,青花中是否有黑斑。
如果仅限于此,那么道行尚浅,磨砺不够,遇到的质疑还不够尖锐。假设说我的元青花是明早期王爷墓出土的。国家考古发掘的王爷墓出土文物多了,那么同时出土的元明玉器在哪儿啊?像我们这样收藏有大量元明玉器的人,别人质疑元青花时还是一样。
再仔细一点的业余收藏者还看元青花的细线条中的颗粒,由此判断青花料的研磨程度。
如果扩展视野如此,有所进步,但还不到火候。假设说我的元青花是窖藏出土的。那么同时出土的其它窑口的瓷器在哪里呢?凡是国家发掘的窖藏出土的瓷器,除了元青花,还有其它窑口瓷器。像我们这样收藏有大量元代其它窑口瓷器的人,还是遇到质疑。
当然,收藏者是必须看底胎的。元青花底胎的照片,是有出版物的。是可以对照的。
如果您认为把元青花底胎研究透了,还是闯关不了的。因为内壁的照片,并没有出版物照片。假设说我的元青花是河道沉船出土的,那么沉船烂木头在哪儿呢?我们遇到过很多元青花专家和行家的类似质疑,并且他们质疑时常常带着不屑的口气。
传世品中有一些藏品,釉泡破了,露出了香糕胎,麻仓土特征十分明显。
当我们拿出传世品时,那些专家和行家就要绕着我们走了。因为这些行家和专家,实际上并没有近观过元青花,即使跟着大款去主流拍卖公司去上手,他们也不知道看哪些鉴定点。
景德镇瓷器一旦出现局部冰裂纹,年代很早。目前我们看到过的最晚出现冰裂纹的瓷器是康熙青花。这件事情好像专家和行家都知道。
元青花传世700年了,有些地方的釉受污染,好像玉器受沁那样变色了,清洗不掉的。这件事情好像专家和行家都知道。
元青花的底是盘条成型的。也就是先将胎土搓成一根细长条,然后一圈一圈地盘成一个圆饼,然后再拍打一下,内底是可以看到盘条痕迹的。
我们特别讨厌鉴定时装神弄鬼,不说理由,显得很高明似的。我们不是古玩行业人,所以力主把知识全部公开。这也许会砸了古玩行业中某些人的饭碗,但可能让其他业务收藏者找到元青花真品。
元青花的壁也是盘条成型的。也就是先将胎土搓成一根细长条,然后一圈一圈地盘成一个大罐,然后再拍打一下,在慢轮上旋转修整一下,内壁也是可以看到盘条痕迹的。元青花不是拉坯成型的。
我们有一些全国各地资深古玩商朋友(从业30年以上,现在都是六七十岁的人)。十多年前,我爱人曾经派他的一个马仔(温岭商会副会长)拿着一件元代蓝釉的大盘请他们掌眼(不说是我家的东西,说是马仔的东西),来了十几个人。我们想听听他们的鉴定点。结果是他们都认为是老的,原因是这个大盘带老锔。元青花与元蓝釉都是改革开发以后才有仿品的,老锔年代起码是民国以前,所以他们确定是真品。我们发现行家们判断瓷器的新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元青花元蓝釉的具体鉴定点不是很熟悉。这件事情后,我们只收藏元青花传世品了。
参考资料一:元青花人物大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