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龙泉露胎八仙梅瓶

标签:
元代龙泉高安博物馆天下龙泉 |
分类: 古代陶瓷 |
元代梅瓶是装酒器。这件梅瓶装饰繁琐,共有5层装饰,布满器身,不留空间,具有浓重的元代晚期瓷器的风格(参见元青花的繁琐多层装饰)。龙泉瓷器,清宫旧藏大量,窖藏出土大量,窑址考古出土大量,纪年墓出土很少,这是鉴定参考器的大致面貌。它的大腹细脚造型接近明早期造型。参见参考文献一。开光内露胎八仙装饰方法,见到清宫旧藏、大维德基金会藏、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三例,断代为元明。参见参考文献二。

卖家说,这是竹口窑出的。

郑嘉励《考古的另一面》中的“竹口”一篇:"浙南山区龙泉、庆元两县之间的大道,古已有之。庆元县的竹口,是大道必经的巨镇。说是巨镇,其实只是个有点规模的村落,因为交通险要,素称闽浙通衢。小镇的旁边,有条竹口溪,往福建方向流去,是闽江的上游。"

“元明时期是庆元制瓷业的辉煌时期,受对外贸易发展的刺激,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瓷器需求量大增,庆元境内古代窑业生产亦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竹口镇成了这一时期新的制瓷中心。明代中后期竹口镇的竹口窑,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竹口溪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丰富、制作技艺独树一帜,无论是产量还是种类,都要优于其他同期龙泉窑系古窑场。”

元代龙泉窑生产规模宏大,烧造地域分布广泛,所以仅靠对龙泉市那三个窑址考古发掘,不能反映元代龙泉的全貌。有些元代龙泉,不一定是龙泉市那三个窑址的窑炉烧的。
八仙是模印、贴塑、露胎涂刷酱釉的装饰方法。如果露胎八仙不涂刷酱釉,那么就容易出现深浅不一的火石红,非常难看。这件梅瓶的繁复装饰,是为了卖酒。如果露胎八仙胎色不好看,那酒就卖不出去了。露胎处涂刷酱釉的藏品,我们在北京文物精品中见到,参考资料三;也找到了窑址残器,参见参考资料四。绝大部分龙泉圈内人,是不知道露胎涂刷酱釉的装饰方法的。这反而成了鉴定点。
八卦纹是剔花工艺。
有的地方是半刀泥工艺。大件瓷器,是不能用划花工艺的。
这种开片纹叫做"百圾碎"。龙泉青釉是透明玻璃釉时,使用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这种开片。现代工匠仿制这种百圾碎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于是,争论焦点就集中到开片内的黄色是污垢还是染色的。我们只是将收藏界现状说出来,无所谓,因为这不是鉴定点。
这种造型特殊的底足,出现在窖藏出土器和清宫旧藏中。基本上出现在一些大罐大瓶上。这件梅瓶20年以前入手。2015年8月高安元青花博物馆建成以前,高安窖藏除了少数几件借调去外地以及出国展出外,从未同时向观众展出。元龙泉窑青釉条纹荷叶盖罐展出时,也不展出底部。参见参考文献五。故宫以前的出版物从未展示过这种特殊底足。这次故宫《天下龙泉》大展,也不展出底部,只是在出版物中展示了这种特殊底足。参考文献六。这是鉴定点。
参考文献一:明早期大腹细脚的梅瓶造型
1、窑址出土品,高39厘米
参见《天下龙泉》卷二P150。永乐。
2、清宫旧藏,高43.5厘米
参见《天下龙泉》卷二P156。明早期。正常底足。
参考文献二:馆藏品
参见《天下龙泉》卷二P317。明。如果不是故宫断代,民间会断代元代。如果不是清宫旧藏,民间会认为是臆造品。
参考文献四:刷酱釉的窑址出土器

卖家说,这是竹口窑出的。

郑嘉励《考古的另一面》中的“竹口”一篇:"浙南山区龙泉、庆元两县之间的大道,古已有之。庆元县的竹口,是大道必经的巨镇。说是巨镇,其实只是个有点规模的村落,因为交通险要,素称闽浙通衢。小镇的旁边,有条竹口溪,往福建方向流去,是闽江的上游。"

“元明时期是庆元制瓷业的辉煌时期,受对外贸易发展的刺激,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瓷器需求量大增,庆元境内古代窑业生产亦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竹口镇成了这一时期新的制瓷中心。明代中后期竹口镇的竹口窑,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竹口溪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规模庞大、产品种类丰富、制作技艺独树一帜,无论是产量还是种类,都要优于其他同期龙泉窑系古窑场。”

元代龙泉窑生产规模宏大,烧造地域分布广泛,所以仅靠对龙泉市那三个窑址考古发掘,不能反映元代龙泉的全貌。有些元代龙泉,不一定是龙泉市那三个窑址的窑炉烧的。
参考资料五:高安窖藏元龙泉窑青釉条纹荷叶盖罐
关于高安窖藏的一些资料:1980年11月29日,在江西省高安县城南,江西第二电机厂的一个基建工地中,建筑工人发现了一个大型窖藏。随后出土元青花、釉里红瓷、卵白釉瓷、龙泉窑青瓷、钧窑瓷器239件,其中元青花有19件,其质量之精,器型之美为世人称奇。随后,由于安全因素和展出条件不足,出土的包括高足杯9件、云龙纹盖罐1件、云龙纹荷叶盖罐2件、云龙纹带盖梅瓶3件、缠枝牡丹梅瓶3件和蕉叶纹花觚1件在内的珍贵元青花,被用一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储存仓秘密封存于地下,期间除了少数几件借调去外地以及出国展出外,从未同时向观众展出。2010年,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资5000多万元,开始建设高安元青花博物馆,2015年8月,珍藏了35年的国宝终于与观众见面。
http://www.360doc.cn/article/17788473_635551615.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821/05/41788091_779852886.shtml
参考资料六:故宫《天下龙泉》大瓶大罐的特殊底足
这次故宫《天下龙泉》大展,是浙江博物馆、丽水市人民政府和故宫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号称聚集了海内外各种类型的代表作,但是没有借展高安博物馆的那件一级文物。故宫展出了清宫旧藏的大瓶大罐中,有几件类似这种类型的特殊底足,年代定在明早中期。
1、明早期,高63.6厘米
参见《天下龙泉》卷二P177。注意,特殊底足形状已经发生变化。圆锥体与卧足内衬之间的间隔很小了。
2、明早中期,高68.5厘米
参见《天下龙泉》卷二P268。注意,特殊底足形状已经发生变化。圆锥体与卧足内衬之间的间隔也不大。
3、明早中期,高44厘米
故宫还有几件这类特殊底足的大瓶大罐,不是清宫旧藏,估计是故宫凭着知识优势从民间征集的。
我们历来强调完整器、锔瓷、可文物修复的残器、窑址器之间的相互印证。古瓷鉴定,个人观点最不重要,让东西说话。我们一直在等证据,先是等来了高安窖藏,接着等来了露胎刷酱釉的窑址货,再接着等来了故宫《天下龙泉》大展。我们等待证据20多年,这就是“收藏”的含义吧。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龙泉大瓶大罐都是传世品。
前一篇:南宋影青半刀泥刻花残碗盘四只
后一篇: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