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654276781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顺治“超然脱世”五彩花觚
(2017-03-31 15:41:00)
标签:
顺治五彩
顺治花觚
杂谈
分类:
明清瓷器
顺治时期,满族刚刚取得中原政权。汉族士大夫当时存在思想两种倾向:(1)希望统治阶级“礼贤下士”;(2)回避政权,超然脱世。这两种思想倾向,都在瓷片画片中出现。
这个画面是一位士大夫骑着马携着一根拐棍,带着书童登山,“游山玩水”。
这个画面是一位士大夫携着琴准备渡江,
“游山玩水”。
这件五彩中出现了两个极为重要的彩色:(1)涂布很不均匀的松石绿,在万历-顺治五彩中常发现(参见《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P174文字说明;(2)涂布很不均匀的蓝彩,在康熙早期五彩中常发现(有些人认为康熙朝发明了蓝彩)。这说明任何一项瓷器工艺的衰落和兴起,都不是随着改朝换代而立刻变化的,它们都会在朝代上有个过渡期。这件瓷器的大致年代是顺治末康熙初。
腹部用折枝花卉装饰的五彩花觚,在顺治五彩中大量出现。参见
《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图例50-52。值得注意的是,这件瓷器的云纹已经不是括号云,近底绘的也不是下垂蕉叶纹。
瓷器底部未清洗时,是看不出胎骨出油的。我们特意保留了未清洗的状态。
这件瓷器的五彩出现了典型的蛤蜊光。
专家(包括很多收藏爱好者)都认为蛤蜊光是断代的必要条件。我们却不以为然。
我们以前发表过的顺治-康熙的两只破碗,胎骨及画片都是时代特征明显。特别是破碗的磕破处,胎骨外观非常明显,不会断代错误。可是,其五彩周围并没有明显的蛤蜊光。从物理学角度讲,蛤蜊光是薄膜光学干涉效应,从化学角度讲,蛤蜊光是某些物质的纳米扩散效应。为什么有些有,有些没有,这是物理与化学的交叉科学研究领域,古董鉴定专家是不具有这些能力的。不过,目前研究纳米的人,对蛤蜊光的成因不感兴趣,它们在研究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物呢。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康熙粉白釉文字瓷片
后一篇:
康熙前赤壁赋图文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