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玉龟

(2015-08-23 20:31:18)
标签:

宋代玉器

玉龟

杂谈

分类: 古玉

      玉龟形制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晰:五代、北宋、辽的玉龟以独立形态存在;南宋、金的玉龟,以荷叶中爬行的形态出现;元代的玉龟则伴随祥云。明、清玉雕中,乌龟已经不成为主体纹饰。年代越晚,玉龟的形态越逼真,动感越强。宋代玉龟

     这六件玉龟分别来自江苏、浙江和武汉的古玩商,基本上属于江南地区,玉色及沁色有所区别。我们一共收集了7件,其中一件送给了侄媳。

宋代玉龟

    这类玉龟尾部有一穿孔,属于佩戴玉饰。宋代,乌龟属于恩怨分明的灵异动物,有恩必报,有恨必雪。当时的人佩戴乌龟玉佩,主要是为了提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宋代玉龟

    在唐代到明代的古玉上,经常出现牛毛沁。于是,一些带有牛毛沁的古玉,较易获得收藏界的认可。牛毛沁只出现在和田玉上。牛毛沁并不只是绺裂处沁入颜色,还有沿着绺裂颜色向周边玉体沁染。

宋代玉龟

     宋代玉器玩味大增,礼性大减,玉雕动物往往抓住一瞬间的神态,判断起来并不难。你觉得好玩,那就是真品,你觉得不好玩,就不用管它真伪,让别人玩去,就那么简单。

 

 

参考资料一:出土玉龟

 

1、五代玉龟

宋代玉龟

玉钱、玉龟 五代
玉钱:直径2.5厘米
玉龟:长2.3厘米
浙江省杭州市雷峰塔地宫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钱为白玉,表面微沁为棕黄色,一面仿铜钱刻“开元通宝”字样,另一面为素面,玉龟灰白色玉,表面有红色土沁。为立体圆雕,龟的形象雕琢细腻生动。

 

2、北宋玉龟

宋代玉龟

3、辽代玉龟

宋代玉龟

龟形玉饰 辽代
玉龟长2.5、宽1.3、厚0.8厘米
辽宁省彰武县苇子沟乡朝阳沟2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色。龟体圆雕,头部外凸,呈三角形,背部隆起,呈椭圆形,上刻规整的阴线纹,四足及尾部略外凸。表面抛光。头部偏中横穿一孔,系一条长7.2厘米的金链。

 

4、南宋玉龟

宋代玉龟

南宋 龟游荷叶纹玉饰
高3.1、宽5.5厘米
四川省广汉市和兴乡联合村出土,现藏于广汉市文物管理所
白玉,洁白无瑕,润如凝脂,器近椭圆形,正面内凹,背面平直,整器雕成一片舒展的荷叶,叶上浮雕一龟,昂首摆尾,蹬足作爬行状,四周刻荷茎及叶脉,器的背面四角及器上部两侧相连通的小穿孔,应为服饰之带饰。

 

5、金代玉龟

宋代玉龟

龟巢荷叶形玉佩 金代
长10,宽7,厚1.3厘米
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乡金代乌古伦金墓出土,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1对,青玉质,温润细腻,佩成对,为一块玉料制成,椭圆形,以浮雕,透雕技法琢出荷叶,慈姑及水草纹,单阴刻线示叶脉,纹理清晰,荷叶中心各凸琢一只伸头相向爬行的龟,以双阴刻线琢出六角形甲纹,背面仅以粗犷的刀工雕刻出枝梗。古代将这种纹饰称之为“龟游”,寓祥瑞之意。

 

6、元代玉龟

宋代玉龟

玛瑙巧作龟吐云饰件 元
长4.5厘米 宽3.8厘米 重41克
玛瑙,留黄褐色皮。厚片拱形状,中间隆起、四方倭角。主题纹饰凸雕巧作两只龟,其中一只龟口吐云纹,云纹呈灵芝状,龟是寿命较长的动物,中国传统纹饰中用龟表示“长命”寓意非常多见,尤其在宋、元时期更是如此。

 

7、元代玉龟

宋代玉龟

青玉荷莲龟游饰件 元
长7.4厘米 宽5.4厘米 高1.7厘米 重65克
青灰色玉质,有黄色玉皮。用玉坯与玉皮巧作。椭圆形,背后两侧长方形环内各套一长圆形环。正面凸雕蟠螭和夔凤,两兽均平行面对,为曲身腾跃状,造型生动,双侧长圆环可与其他钩状饰搭扣,此饰件应为腰间饰物。

 

参考资料二:乌龟放生

      信佛之人常去寺庙放生,其中放生动物主要为乌龟。很多寺庙前也有放生池,池中经常见到趴在湖石上的乌龟。那么,乌龟放生的习俗源于何处呢?

      南宋理宗时鲁应龙撰《闲窗括异志》记载:严泰在江边走路,遇见一条渔船在叫卖。严泰上前打听,渔夫说:“有五十只乌龟。”严泰起了恻隐之心,花了十贯钱买下了乌龟,并放回了江中。严泰才走出几十步远,偶然回头,发现那条船已经翻进了水里。当晚,有五十人来到严泰家拜访。告诉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托我们带回五十贯钱,请你们收下。”串钱的绳子还是湿乎乎的,父母都很奇怪。等到严泰回到家,才明白是赎龟的灵异。

      这可能是最早的乌龟放生的古籍记载。乌龟在宋代被视为灵异动物。

 

参考资料三:缩头乌龟

       缩头乌龟指不能秉持正义的人。

       把龟诬蔑为纵妻行娼乱伦无耻之物,在中国历史上首见文字记载的要数元末的黄岩人陶宗仪了。他在《南村辍耕录·卷二十八》中,记载一家“家富饶,田连阡陌,而子孙不肖”的故事,并随之录《败家子孙诗》一首,诗中说:“兴废从来固有之,尔家忒煞欠扶持。诸坟掘见黄泉骨,两观番成白地皮,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在诗后,陶氏又作补充说明:“夫兔撑目望月而孕,则妇女不夫而妊也,妻有外遇,兔喻其夫。”

      故“缩头乌龟”,“兔崽子”,“龟孙子”等,皆指妻有外遇或其母行娼乱伦野合而生的杂种,它的典故就出于此处。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上个朝代还是灵异动物,下个朝代就变成无耻动物了。这可能就是元末以后,明清玉雕动物中,乌龟罕见的原因。受明清玉文化的影响,当今收藏界并不喜欢玉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宋代玉羊
后一篇:唐代玉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