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7年10月19日-Study Group,FCO Reception,Birthday Party

(2008-12-29 23:19: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学英伦

今天可正是非常忙碌的一天,活动很多但都很有意思。首先是STUDY GROUP,泰国同学事先订好了图书馆的GROUP STUDY ROOM,我们十多个同学一起挤了进去,说实话,组织讨论和组织联合国会议一样,开始还是不太有效率,不过当第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了她的阅读小结后,大家开始了积极的讨论,美国和印度同学都非常积极,说的很快,不过确实讲了很不错的一些想法,尤其十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印度小女生,滔滔不觉,而且还提出了科学管 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在组织发展历史递延中相循环的理论,这个观点令我豁然开朗,一下子对自己负责读的那篇关于系统化思维的文章中案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不得不说,这样的讨论比那些PHD学生组织的小班SEMINAR有效多了。第一个阅读讨论很积极,接着轮到泰国同学解释他的阅读结果了,他说得很慢,英语表达明显要逊一筹,这是亚洲同学的通病,估计这个STUDY GROUP里面英文最不好的就数我和他这两个亚洲人(如果不把印度人计算在内)了吧,我们漂亮的以色列女生也在,她的英文表达非常好,美国同学很好奇的问她为什么可以讲一口本土英语,这才知道她男朋友就是爱尔兰人,自己很小就在伦敦呆过,前一年又伦敦来工作了一年,怪不得哦,她的英文实在让人羡慕。 STUDY GROUP的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大家明显注意力开始分散了,我因为还要去还书,也没有坚持要讲我的阅读小结,于是大家统一了下一次的碰面时间,还申请了一个统一的STUDY GROUP GMAIL用来储存小组成员提交的各类学习信息,包括有个美国同学自己整理的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图,想想参加这样的小组还是可以分享很多信息,学到很多东西的。

回去的路上和同楼的印度女孩一起走,想到朋友今天从牛津过来,就和她一起去了超市,买了面包和牛奶等,一回到寝室就动手做三明治,不太喜欢色拉酱,就改用了老干妈的辣酱,把昨天没吃完的小菜和新买的西红柿放进面包,套上专用的三明治小袋袋,还有模有样的,自己先吃了一个填肚子,不错。说实话,这些日子自己 做了好几顿饭,越来越享受自己做饭的乐趣了。

五点半和萧萧在楼下碰头,一起去今晚的FCO中国志奋领接待会,沿海没有走多少路就看到了很多其他志奋领的同学,真是热闹,后来挤到聚会的酒吧里还真有些挤不下呢。大家在网上都用的网名,所以碰面还要互相报个“代号”,才搞清楚,原来那个×××就是你呀。当然我们华东LSE,UCL的也都来了,大家聚在一起立马讨论下周末去格林威治玩顺带在那附近的火锅店大吃一顿,听到吃火锅,大家可来劲道了。(后来把计划和其他在伦敦的华东领子说,大家无不欢心鼓舞,说 得嘴都馋了,嘻嘻)人到了差不多后,FCO的官员发表了讲话,主要的议题就是,希望大家不要专心读书(是不是很奇特呀),因为他们花钱不是请我们来读书 的,是请我们来玩的,来体验英国的,这个议题和后来另外一个官员的讲话中心思想一致,甚至说,我们大不PASS都没关系,不用担心,在他们眼里我们都是选 出来的中国未来领导人和精英,我们已经PASS了,读不出来也不会让我们退钱的,希望我们要“勇敢”去认识英国人,和他们成为朋友,希望我们喜欢上英国, 对他留下深刻美好的影像。哈哈,政治目的溢于言表。你想,我们领子见面时,同学之间就经常会问“你是哪个部门的?”,因为整个中国来的近200多人中囊括了各部委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很多中坚力量哦。当然,大家最开心的就是听到安慰大家不用把READING太当真的话,因为,确实时目前最折磨每个领子的事情了。

好吃好喝的聊了两,三个小时。大家决定去我们宿舍的COMMON ROOM杀人,于是我就领大家去了宿舍楼,安顿一下后,出发去在NOTTING HILL参加德国同学的生日会,说实话,晚上9点多,一个人去伦敦陌生的地方,一边看地图一边找聚会地点,是挺让人发怵的,在NOTTING HILL GATE站出来,我就有些迷失了方向,后来有好心人开到我在路边猛看地图过来帮我解了惑,以前听人说过外国人热心帮忙指路的事情,今天终于眼见为实,而且还是个帅哥哦,幸好到了路口还是相信了他的话一路走了下去,结果真的找到了,真是庆幸。德国同学的聚会是在一栋公寓的地下室开的,看上去,门口不大,沿着 楼梯走下去才发现其实非常漂亮,地下室是敞开敞开式的,除了旁边的卧室和卫生间外,楼梯连着客厅和厨房,厨房桌子正上方是很大的天窗,外面连着可以走出去的露台,真的非常雅致,听德国同学说是他男朋友的房子。其实自己还是挺喜欢英式的房子的,尤其是突出的有半园窗台的厅房,窗子边和门口的花架,门廊和壁 灯,老和狗狗说以后要在乡下水库边造一栋中西合璧的房子养老。说回生日派对吧,我在从中国带来的礼物中挑了3样送给德国同学,一双筷子祝福长命百岁的,一 个中式服饰做的酒瓶套以表庆贺,还有一个很漂亮的珍珠手镯,今天派对的主题就是花衣服和珠饰,所以德国同学见了礼物非常惊喜,尤其是镯子,我立马给她带上了,她时不时的看,说是她收到的最最喜欢的生日礼物之一。http://byfiles.storage.msn.com/y1pg1exlntmvRnVc1_unwuxY3L2EzG5cSko9OpcSiMDiTxnn4XN72vfWBrYe6qSGugX37NpSGSjRJUR2JrFTFlWJg?PARTNER=WRITERGroup,FCO Reception,Birthday Party" />看她兴奋的样子,相信她真的很喜欢,我此行的目的也达到了。因为老外的派对请帖是些9点,一般10-12点人才陆续到,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3-5点,关于 这点我问了同去了派对的德国和希腊同学,习俗是一样的,大家戏称,伦敦的年轻人是通常坐最后一班地铁进城参加派对的。而我今天却必须赶最后一般地铁之前回家啦,所以呆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和希腊同学玛丽亚一起赶地铁回宿舍了。

回到宿舍,很多志奋领们同学们(大多是北京的)在宿舍COMMON ROOM的“杀人”活动还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大家兴致非常好。我却有些累了,今天很多活动,尤其是被德国同学请去生日派对其实对我这个不太会交际的人还是有些“紧张”的,而最终顺利找到了地方还给同学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是让人喜悦的。确实,自己来了英国以后还是尽量“勇敢”的去参加各类活动,尽量和各国人 民都友好相处,所以很多活动中都可以看到我这个唯一的中国人的影子,虽然很多时候人家说话我还是听得半懂不懂只能附和的微笑,但觉得只要尽量尝试去沟通,沟通的大门就会更宽阔的向你打开。很多相互理解和交往的道路都是双向的,你不走出去,别人也走不进来,所以,自己首先要学会成为这个“联合国”的一员,这 样交流才会越发自然而然。从这点上,我对自己最初到伦敦的这一个月的社交活动还是很满意的,没有勉强也没有退怯,随意,开阔而温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