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打算硕士毕业论文写和IWOM有关的主题,总结一些公司倡导的观点,写完了再节选放到公司的材料中发表,省时省力,一举两得。于是上学期末就把The
power of IWOM in Company Devision
Making定为论文的主题,还分别和老师,老板做了探讨。然而今天中午的一堂课却整个改变了我这个制订已久的计划,甚至把我原来的选课计划也推翻了。
今天是Rebecca 第一次给我们开“Leadership
workshop",一来就给我们讲了她的背景,她来自澳大利亚,LSE组织和社会心理学硕士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她称为Business
Psychologist的工作,主要负责Coach公司里各类人员的SOFT
SKILL,包括如沟通,领导力,表达力,职业规划等等,最多做的事情的就是每隔几周和各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聊天”,帮助他们探讨如何更好的改善他们的事业。她干了9年多,期间又回LSE拿了博士,现在一边在自己的公司继续做COACH的工作,一边过来上上课,分享她的经验。其实,说不上对这个老师很喜欢(自信得有些“过头”,我比较喜欢有能力却内敛得人),不过她英语说得很清楚,上课很容易了解她要表达的意思,尤其她的工作领域是最让我“惊讶”的(因为国内还没有想西方这样有专门从事这类工作的Agency
和Industry),可以说,这个行业是我一直很想再过5-10年后从事的:“和人聊聊天,就能帮助人化解一些人生和事业的困惑,为人提供指引和帮助。”听上去很简单,却很有意义,尤其,自己的个性,特长,都十分适合这样的工作,或者说其实自己一直以来多多少少在坐着和享受着同样的“工作”,而正是出于这种对人生后期事业的考虑,所以我才会选择来读心理学的。而今,无论组织发展学说也好,还是心理分析也好,都开启了我对他们进一步了解的浓厚兴趣。
于是,想到了论文,觉得有必要花更大的力气去探究自己真正的兴趣点,于是把打算4月回公司开的leadership
workshop写成case study,从而在论文中探讨Making Sense of Change
Mangement的主题,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这些时间学到的东西分享给CIC的同学们,也真正从这个COACH的实践中探讨如何真正培养和发展一个具有“管理变革能力”的团队和公司。然而,论文主题一变化,这个学期的选课就要重新考虑,不能一边在准备心理分析的考试,一边写组织管理的论文,然后一系列相应的计划调整就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当初来伦敦的时候,就把这一年游学定义为对自我的“发现之旅”,而结果确实如此,即使在今天一天的整个思想波折中也可以看到对自己兴趣爱好,职业取向,性格能力的定义和再定义。也正是这种不断的“发现”让自己更加庆幸当初会选择LSE,选择这个系和这个科目了,因为它真的太切合我的需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