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年1月31日-蝴蝶夫人

(2008-02-05 09:36:14)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上学期末买天鹅湖的芭蕾舞票的时候就买了今天晚上“蝴蝶夫人”演出的票子,由于当时在伦敦国家芭蕾舞团的网站上看的演出信息链接,所以一直认为是另外一场芭蕾舞剧而已,看戏前想到下周一要交却还有很多没写的研究方法调查报告和论述还真打算放弃去观摩了,怕芭蕾舞“闷”,睡着了就没意思了(这几天还是睡得很少)。又想想30个胖子的代价,还是换了衣服直奔剧场,其实剧场离我宿舍不到10分钟路啦! image

       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在伦敦看歌剧的经历,3个小时没有睡着,看得很人认真,听的很认真。由于歌剧唱段是英文的,幕布上方还有字幕,所以很容易看懂。相对“天鹅湖”,今晚的剧场可真叫座无虚席,我一直觉得可能是蝴蝶夫人以日本文化为背景的关系,对东方艺术非常好奇的老外们自然更加趋之若鹜。然而,公平的讲,整3个小时的演出,舞台设计,尤其是灯光的调配变幻确实非常完美,衬托出每个场景的独特意境。尤其是第一幕后段,两人结婚当晚的互吐爱恋的那段,在黄色的夜光灯笼的映衬下,唱曲变得更加柔美婉转却又煽情。

        后来在网上查了这部歌剧的具体背景,其实如下:普契尼的两幕歌剧《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米兰,剧情取材于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1854-1931)改编成剧本。歌剧描写的巧巧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纯洁、活泼的日本姑娘,他为了爱情而背弃了宗教信仰,嫁给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返回美国,三年杳无音信。巧巧桑深信他会回来。平克尔顿回国后另有新娶。当他偕美国夫人回日本时,悲剧终于发生了。巧巧桑交出了孩子,吻剑自尽了。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啊,明朗的一天》是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没,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可以说,这应该是个很感人的悲剧,如果我在20刚出头时看,肯定会感动得落泪不止,因为我很能体会整个歌剧要表达的女性的独特而脆弱的“天真”与“执着”,然而如今却没有。回寝室的路上也一直思考自己对待蝴蝶夫人这个“悲剧人物”的看法。总觉得现在和她的共鸣其实比我想象的要少。无尽的等待和付出是美丽的,然而走到30岁的人生,我却开始不如以前那样欣赏这种“凄惨悲怨的美丽”,反而喜欢“张扬洒脱尽放的美感”,有时候觉得这个世界值得同情的东西太多了,而值得欣赏的“坚韧”却不多。作为女人,充分绽放自己的美,使其美得更独特而有意义,是女人天生的一种使命。成熟的女人就应该有这份对自己的美丽,自己的生活,自身的价值的果敢和自信,没有必要把“等待”当成宿命,把“愚忠”掩饰为“成全”。记得年轻时候翻过索菲亚.罗兰的书《自负的女人最美丽》,当时觉得自己很明白这个书名的意义,然而,十多年后再回想,发现“自负”和“美丽”包涵的意义其实很多很多。本来订“蝴蝶夫人”的票,是由于上学期错过了看“卡门”,很喜欢女性题材的演出才选了,虽然两个剧同样都映衬着红色的主题背景,但今天看的是一只脆弱的蝴蝶折翼的悲剧,而不是红裙下的豪迈厥词:“男人不过是一件消谴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 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儿一点也不稀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