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信用卡终于刷爆了,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自己正在JIGSAW买裙子,一条夏天的丝裙虽然打了折也要1300多,昨天逛街就看到了可一直下不了决心买,于是今天对自己说,如果那条裙子还在,就无论如何把她买回来。其实,看到这条裙子如此“痴迷”,一方面当然是她的独特质感,
而更多的是她和我两年前拍的一套艺术照中的一条丝裙很像,让我联想到那份独特的感怀的味道。决心拍那套艺术照是在进CIC工作前,有些许空闲,想到自己快要年过30,于是没有免俗找了家很普通的照相馆,和80,90后的小妹妹们凑了番热闹。当时有两个摄影师,分别帮我拍了照,而有意思的是,一个摄影师(好像还是那个工作室最好的)帮我拍的照片我一张都不喜欢,而另外一个摄影师给我拍的照片却写满了我喜欢的那个“味道”。想提这点,就是为了说“读你”着两个字,每个人其实都希望别人可以“读懂自己”,尤其有人说,女人像一本书,需要人耐心的解读,而这个世界找到可以读懂自己的人确实很难,特别是可以用和自己同样的眼光来“阅读和理解”美。说这些,不是要赞叹那个摄影师,而是要庆幸,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留下了一些自己印象中的“青春的颜色和生活的体会”。
今天最终买下了这条裙子,如同对自己的一种特别的宠爱,在自己过去的人生中,用自己欣赏的美装扮自己是件挺奢侈的事情。然而,在英国的这些独处时光给了我更多机会去“解读”自我,了解自己所鉴赏的“美丽”和“魅力”,恢复对“读我”的自信。其实,更坦白的说,最愿意和最能够“读你”的人,就是你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去解读和欣赏自己,那别人又怎么会呢?
然而,对于女人,“读你”却成了一种毕生的“奢华”,敲打心灵的爱恋总在这份“解读”中伴随着心底的驿动和感怀,成了一种情绪的渴望,如蔡琴的老歌读你中唱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渴望被“读懂”的情绪对女人来说也许是“自恋”的一部分,如同鲜花和蝴蝶等一切唯美的事物,希望被鉴赏是她们绽放的原由,也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而对于男人,这份READING
LIST却又似乎太长太复杂了,女人这本书成了男人的JIGSAW,只是闲余时候的娱乐消遣,而和这个世界存在的任何"真理"没有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