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年6月2日-上海人的潜规则

(2008-06-07 22:34:51)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有同学和我说曾有这样的关于城市和潜规则的总结:“在北京都是潜规则,在深圳没有潜规则,在上海则一半是潜规则。”昨天受晓的启发,觉得有必要议一议我眼里的上海人彼此交往的一些潜规则:

1,“懂道理”:上海人讲求礼尚往来,虽然嘴里说“你来吃饭就好,还送啥东西呀,可是实际上小小的做客礼还是受欢迎的”,而且主人会觉得这个客人挺“懂道理”的。其一,送礼也不是越贵重越好,还要看主人的身份和喜好,以及自己和主人的关系,太寒酸会寒颤主人,太贵重又好像主人买不起的样子,一般以有新意的小东西为好,简单讲究个情调和情份。其二,送礼也不是每次要送,每次送礼总要有个小说法,老送礼又会显得和主人疏远,尤其你和朋友交往越来越多越亲密以后,不合时宜的送礼,又会显得“见外”了。所以上海人讲究“懂道理”就是说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情,让交往双方都可以觉得比较温馨自然,有礼有节有分寸。

2,“拎得清”:上海人一般都很客气,说很多客套话,倒不是“虚伪”,而是一种上海人认为的基本礼貌和礼仪,即使再不熟悉的朋友,也要给人台阶,不能冷脸相对,所以认识啥新朋友都会客套一番“你以后常来我家做做哦,我们以后一起这样那样...”,其实这就是礼貌,表示对人“热络”,虽然也不是全没实际的意义,但只有当上海人后面真的打电话找你做客,或者其他更亲密的表示要和你更深入相处时,才好当真。所以上海人说“拎得清”是指望彼此都能明白哪些是礼貌客套,哪些是另眼相看,彼此默契。比如吃饭买单吧,AA也不算最流行,比较多讲究这次你付,下次我付,大家有来有往,互相都享受埋单的豪爽和被邀请的荣幸,大家都有面子。所以,一天到晚抢着埋单,上海人见了也怕的(好像就你钱多似的),你即使钱多,请朋友吃顿官府菜,下次让朋友带你去趟排档算回请,也是各按能力有来有往,不失彼此的面子。

3,“接翎子”:上海人挺在乎人的情商的,比较欣赏懂道理拎得清的人,反之就认为人家“戆大”,但是上海人也不喜欢太“精怪”的人,觉得这种人太自私太有目的太会算计人,虽然有些事情和这类人一起合作不会吃亏,但说真心朋友就比较难了。上海人的潜规则在于“甩翎子”(“甩”要用上海话念,发音同“豁”)和“接翎子”,讲求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不喜欢把:“我就喜欢和你在一起”这类话挂在口上,觉得太不含蓄,而是通过一些“翎子”来让你觉得对你的特别和不同。上海人之间的交往规则,看看电影里回顾的老上海穿旗袍小姐们的交往就知道,要个品位意蕴,虽然精致不爽朗,却也不是伪善,如果可以心领神会,就会觉得其实注意合适的距离和尺度也是一种美和对人的尊重。

       我生在安徽,2岁在宁波老家,3岁全家移到上海,也算在上海土生土长吧,自己就是这样理解的上海人的潜规则。很多人不太喜欢上海人,确实有些东西看上去“狭隘不大气,小资小调的”,不过这就是海上风情,江南呢喃,其实包容性还是很强的,算是一种文化吧,也没有对错好坏,理解适应了也就不会觉得抵触,奇怪或者尴尬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