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2024-01-29 15:25:52)
标签:

温宿

阿克苏

乌什

姑墨

历史地理

在此摘录前引《文物》相关资料如下:

温宿老城遗址

地址及位置 温宿镇艾西曼布拉克社区5组外贸局家属院南部。

环境状况 老城遗址位于县城坎坡东南部。北部为外贸局家属院,隔一小巷南约3米为县委家属院,东约50米为县财政局。

 简介 该遗址俗称“阔纳斯皮力”。据“二普”资料记载,老城修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原有城设有四门耀武、迎恩、平息、镇西。城高6米,顶部宽4米。城内居住着官吏、富豪,每天早晚听炮声开闭城门。

  1936年后逐渐拆除,1989年普查时残存东西向两段残垣,西段长8米,东段长约30米,系用泥土垛筑。墙体中夹杂青花瓷碗残片及兽骨等。老城遗址现仅残留一段东西向城墙长33.5米,宽1.5~2米,高2~2.5米,为夯筑,层厚8~20厘米

 

阿古柏古城

地址及位置 温宿镇艾西曼布拉克社区北约100米黄土台地上。

环境状况 古城地处库玛拉河冲积平原,位于黄土台地上,西部紧邻居民房屋、树林等。周围为深沟,沟里有民居。

简介 古城位于黄土台地上,清同治六年(1867年)阿古柏侵略军占领温宿时修建,并盘距达10年之久。遗址破坏非常严重,平面呈不规则形,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00米。城填宽1~2米,存高0.5~2米。城墙为夯筑,多处坍塌。城内西北部原有一高土台,近椭圆形,东西长60米,南北宽160米,高约4米。

其坍塌的断面中可见陶片、石膏片、兽骨等文化堆积层。据“二普”资料记载,城内东北隅残存较多的房屋遗迹,当是官署所在处,现已不存。

 

马辅臣将军墓

地址及位置 温宿镇艾西曼布拉克社区北约500米穆斯林墓葬中。

环境状况 马辅臣将军墓位于穆斯林墓群中,北约100米,西约100米有果园、林带,南约500米为艾西曼布拉克社区。

简介 马辅臣将军墓修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平面呈八角形,边长约2.6米,周长约21.2米,为典型穆斯林拱形墓葬。墓祠门开在南墙中部,墓室东、西、北面各有一窗,中部有马辅臣之墓,墓北立有石碑,上刻“光绪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日赦旦,皇清浩授振威将军马公辅臣之墓、侄男、登徒生腾、云叩立”。墓祠内顶部及侧面均有精美的阿拉伯文字及图案……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书影 

综合上述资料可知,今日的温宿县是阿克苏的旧城,也是唐代跋禄迦国都城;温宿古城应该在乌什县。引文中的“温宿老城”严格说来应该是姑墨老城。于维诚著《新疆建置沿革与地名研究》一书也认为:

清朝政府于乾隆二十二年正式确定地名为阿克苏。阿克苏是突厥语地名,又是因水而得的地名。阿克(Ak)是白色之意,苏(Su)是对水的称呼,阿克苏即白色的水,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但是,清朝在阿克苏置直隶州时,又冠以温宿二字,后温宿直隶州改为温宿府,并在府下设温宿县。这可能是由于具体的办事人弄错了地理方位而引起的结果。我国汉代的温宿是在今天的乌什而不是在今天的温宿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书影

温宿县境内的“高老庄”景点以及正在着力打造的“温宿故城”也许正是过往历史的回声。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清凤(?)门
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唐仪门
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护城河
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唐仪门门洞观汉鼓门
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汉鼓门
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戏楼
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景区内随拍之一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随拍之二
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随拍之三
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随拍之四
温宿奇遇记(六续完)
    高台民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