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探秘(续完)
标签:
玉龙喀什河采玉玉石之路殷墟妇好墓和田玉 |
(六)
和田探秘,玉龙喀什河不容错过。
探访山普鲁受挫,我转而导航至玉龙喀什河,于下午抵达河畔。停车后,徒步踏入玉龙喀什河,时为2023年12月7日。
玉龙喀什河之一,本人摄,下同
玉龙喀什河之二
玉龙喀什河河床宽阔,目测在百米以上。时值冬季枯水期,水流不大。令我惊诧的是,放眼望去,河床遍布鹅卵石!定睛细看,挖玉人随处可见。
河中的乌鸦
也许我的闯入惊扰了它们进水或进食,一阵鸦鸣过后,乌鸦纷纷起飞;或许是为了表达抗议,乌鸦起飞后并未远去,而是绕着我的头顶不断盘旋,长达十几分钟。
作为游客,我无意搅扰玉龙喀什河的原生态,随手捡了两块和田石告退。
若论历史,玉龙喀什河——包括河中的玉石——远超前述的氍毹和佛寺。11世纪的突厥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写道:“玉河,从和田城两侧流过的两条河流。一条叫玉龙喀什河,因这里出透明洁白的石头,故河流也被叫做这个名称。”另一条河就是喀拉喀什河,也叫墨玉河;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后两河合并为和田河,于阿克苏地区与叶尔羌河一起汇入塔里木河。
也因玉龙喀什河与和田玉的天然联系,和田博物馆以及新疆博物馆的文物和文字都会涉及玉龙喀什河及和田玉。
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展板图文


和田博物馆馆藏镇馆文物之一的山流水玉块,内含白玉、青玉、墨玉等



展板之三,玉凤。文字:商王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前1192年),长13.8、宽3.2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以黄褐色玉雕琢而成。妇好不仅是商王武丁3位法定配偶之一,也是率领军队的将军和举行祭祀的祭司,这件随葬品玉凤是其身份的象征
和田博物馆镇馆文物之玉猴,文字大意:玉猴,唐代。蹲坐状的大猴,环抱1只小猴,肩部骑有1只小猴,寓意“辈辈封侯”。和田地区采玉业在青铜时代已有相当的发展,但琢玉业自唐代才开始起步,工艺较内地明显地下。这件作品很可能出自中原玉工之手
和田博物馆另一件镇馆之宝:“元和元年”锦囊。文字:东汉,出自民丰县尼雅遗址,破案追缴。锦囊由多块锦料拼缝制作而成,有多条束口系带;可能是贵重物品的装具。所用的一大块锦料上,有“元和元年”文字,为公元84年。该织锦上的明确纪年,对迄今出土汉晋时期织锦的制造年代、“汉锦”组织和图案内容风格的类型学研究,树立了一个重要标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