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补读—以杜汝楫先生为重点(八)
标签:
杜汝楫哲学史斯宾诺莎苏格拉底名篇 |
(八)
检索哲学文献,发现一篇珍贵资料。《中国哲学年鉴》(1985)载有“中国哲学界学者简介(10人)”,杜先生名列其中。
其文曰:
杜汝楫,男,1920年9月生,广东省广州市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逻辑学、政治学教授,政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顾问,中国法律逻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简介”附有说明:本栏稿件系各大学哲学系和哲学科研机构年鉴通讯员组约。从上述内容——包括业余爱好的描述——以及资料来源分析,“简介”应该比较可靠。
以文中提及的“西方哲学史”为例,杜先生公开发表过《斯宾诺莎政治哲学评述》一文,载《政治学研究》1985年第4期。
杜文翻拍件
此文评述了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的优点和缺点,道出了斯宾诺莎人生的矛盾:一方面他支持新兴的荷兰共和国;而另一方面,他对于在共和国统治下所遭受的压抑,尤其是对思想和信仰的压抑深恶痛绝而加以猛烈抨击,致使他的一些著作不能出版,或遭到禁止发行。阅读此文,同样可以感受到杜先生逻辑分析方法的娴熟运用以及哲学和政治学方面的深厚功底。

杜文翻拍件
关于苏格拉底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杜先生的论文极具个性——包括认识深度和叙事角度。也许是意犹未尽,3年之后,杜先生再次发表了“对苏格拉底的审判说明了什么”,此文增加了政治学方面的背景知识,对苏氏蒙冤有进一步的分析,文字方面也有少许变化,可以视作名篇的修订版。我愿在此重温先生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府处死。关于他被处死的真正原因,2,000多年来史家们众说纷纭。但不论持何种观点,人们从来都把他看作一个坚持自己的信念、刚直不阿、视死如归的伟大人格的代表。他的被处死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大冤案。雅典人在他死后不久也深感懊悔,为他平了反,惩办了诬告他的人,后来还立了铜像来纪念他。
生
哲
政
冤
原告人还指控苏格拉底,说三十僭主的头子克里蒂亚斯和那个因被诬告和迫害而一度逃奔断巴达的青年将军阿西比亚德都是他教育出来的学生,意思是说他是三十僭主和叛国者的后台。这种指控当然是站不住的。教师不能为学生的行为负法律责任,何况苏格拉底本人在三十僭主统治时期还有上述那些人所共知的行为和遭遇呢!至于阿西比亚德的问题,雅典政府早在苏格拉底受审之前几年,即公元前407年就已宽恕了他,并请他回国担任将军了。苏格拉底还申辩说,他一向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不但无罪,而且还为国家做了不少好事,应当享有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同样的荣誉和待遇。
看来,使苏格拉底遭受攻击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那三条所谓的“罪行”,而是在于他对流行的宗教观点和雅典的民主政治持有怀疑和批评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又在青年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致有些人感到苏格拉底是一个对传统的观念和制度有相当威胁的危险人物,因而必须把他除掉。那三条“罪状”不过是压制自由思想的借口罢了。他们之所以用这些含糊的罪名来指控苏格拉底,原因是雅典曾颁布一项大赦法,禁止以政治派系和政治观点对人起诉。
参加审判的是由抽签产生的501名法官。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高傲态度,激怒了这些临时就任的法官。结果,在投票表决他有罪还是无罪时,以仅仅超过半数的280票通过有罪判决。根据雅典法律,在判决有罪之后,由原告和被告双方各提出一种刑罚,再由法官们表决究竟适用哪一种。当时原告提出死刑。那时,如果苏格拉底提出一种较轻的刑罚,比如放逐,就很可能被通过的,因为指控和讨厌苏格拉底的那些人本来并不想处死他,只要他低头认罪离开雅典就算了事。然而高傲不屈的苏格拉底却以轻蔑的态度提出:罚款25枚钱币(一说他根本拒绝提出任何刑罚),还表示愿意为真理而死。他对这次审判的这种高傲、蔑视和嘲弄的态度,顿时使群众和法官们勃然大怒,结果,原先投“无罪”票的80名法官也无原则地顺风转舵而投了死刑票,终于以360票通过对他判决死刑。在死囚牢里,他的朋友常来探监,并贿赂狱吏,多次劝他越狱逃离雅典(这在当时是常有的事),但都被他拒绝了。他说对他判罪虽然不公,但手续却是合法的,他自己不愿为了求生而破坏雅典的法律。他对死完全处之泰然。并对他的朋友说,也许上帝对他仁慈,让他在智力和体力已愈益衰竭之年死去,而且死得那么容易。他临刑前还在和朋友们高谈阔论,探讨灵魂不灭的问题。当狱卒递来毒酒时,在场的人恸哭起来,他却劝大家不要像妇人那样哭哭啼啼(他为了不愿看见他妻子哭泣而没有让她去看他),然后从容地把毒酒喝下。
杜文配图,原图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本图翻拍自《大都会博物馆》
启
历史证明,“民主”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和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常常并不一致。被称为“民主”的制度未必都是完美的。事实上,苏格拉底所不赞赏的雅典民主制度,的确做了许多错事和蠢事,造成了不少冤案错案。处死10个海军司令官和苏格拉底不过是其中的两个例子。除此以外,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安那克萨哥拉、相对主义哲学家普罗塔哥拉、雄辩家和诗人狄亚哥拉,以及后来的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都曾受过雅典民主政府的迫害,有的也被判了死刑而不得不逃亡国外。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号称民主的雅典,在迫害自由思想方面比起专制的罗马也并不逊色!处死10名司令官,在审判苏格拉底时硬找些借口来迫害法律并不禁止的思想和言论,那80名原先投“无罪”票的法官转眼之间又投“死罪”票,行刑之后又感懊悔,反将原告治罪,凡此种种,都使人感到雅典公民中之所以有不少独立思考和自由思想的人不愿忍受这种“民主政治”的压制,甚至忍痛离开自己的祖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黑格尔曾说,苏格拉底是一个英雄。当然,对这位两千多年前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死的希腊哲学家究竟应该如何评价,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