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木塔巍然独秀—以文献为视角(二)

(2023-01-15 10:08:57)
标签:

梁思成

林徽因

通讯

飞檐走壁

细节

(二)

九十年前的1933年,梁思成也是由大同前往应县木塔。还是恭录梁思成先生自己的文字吧:

通讯(一)

……大同工作已完,除了华严寺处都颇详尽。今天是到大同以来最疲倦的一天,然而也就是最近于道途应县的一天了,十分高兴。明晨七时由此搭公共汽车赴岱,由彼换轮车“起早”,到即电告。你走后我们大感工作不灵,大家都用愉快的意思回忆和你各处合作的畅顺,悔惜你走得太早。我也因为想到我们和应塔特殊的关系,悔不把你硬留下同去瞻仰。家里放下许久实在不放心,事情是绝对没有办法,可恨。应县工作约四、五日可完,然后再赴×县……

通讯(二)

昨晨七时由同乘汽车出发,车还新,路也平坦,有时竟走到每小时五十里的速度,十时许到岱岳。岱岳是山阴县一个重镇,可是雇车费了两个钟头才找到,到应县时已八点

离县二十里已见塔,由夕阳返照中见其闪烁,一直看到它成了剪影,那算是我对于这塔的拜见礼。在路上因车摆动太甚,稍稍觉晕,到后即愈。县长养有好马,回程当借匹骑走,可免受晕车苦罪。

…………

今天正式地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Drewb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

塔共有五层,但是下层有副塔(注:重檐建筑之次要一层,宋式谓之副塔),上四层,每层有平座(实算共十层),因梁架斗拱之间,每层须量俯视,仰视,平面各一;共二十个平面图要画!塔平面是八角,每层须做一个正中线和一个斜中线的断面。斗拱不同者三四十种,工作是意外的繁多,意外的有趣,未来前的“五天”工作预示恐怕不够太多。

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三开间,八面完全同样。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里面向着塑像瞪目咋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愿忘记那一刹那人生稀有的,由审美本能所触发的悦感。尤其是同几个兴趣同样的人,在同一个时候浸在那悦感里边。士能忘情时那句“如果元明以后有此精品,我的刘字倒挂起来了”,我时常还听得见。这塔比起大同诸殿更加雄伟,单是那高度已可观。士能很高兴他竟听我们的劝说没有放弃这一处同来看看,虽然他要不待测量先走了。

应县是个小小的城,是一个产盐区。在地下掘下不深就有咸水,可以煮盐,所以是个没有树的地方,在塔上看全城,只数到十四棵不很高的树!

工作繁重,归期怕要延长得多,但一切吃住都还舒适,住处离塔亦不远,请你放心……

…………

通讯(三)

士能已回,我同莫君留此详细工作,离家已将一月却似更久。想北平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非常想家!

相片已照完,十层平面全量了,并且非常精细,将来誉画正图时可以省事许多。明天起,量斗拱和断面,又该飞檐走壁了。我的腿已有过厄运,所以可以不怕。现在做熟了,希望一天可以做两层,最后用仪器测各高度和塔刹,三四天或可竣工。

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这塔的现状尚不坏,虽略有朽裂处。八百七十余年的风雨它不动声色的承受了,并且它还领教过现代文明:民十六七年间冯玉祥攻山西时,这塔曾吃了不少的炮弹,痕迹依然存在,这实在叫我脸红。第二层有一根泥道拱竟为打去一节,第四层内部阑额内尚嵌着一弹未经取出,而最下层西面两柱都有碗口大小的孔,正穿通柱身,可谓无独有偶。此外枪孔无数,幸而尚未打倒,也算是这塔的福气。现在应县人士有捐钱重修之议,将来回平后将不免为他们奔走一番,不用说动工时还须再来应县一次。

×县至今无音信,虽然前天已发电去询问,若两三天内回信来,与大同诸寺略同则不去,若有唐代特征如人字拱(!)鸱尾等等,则一步一磕头也要去的……

通讯(四)

……这两天工作颇顺利,塔第五层(即顶层)的横断面已做了一半,明天可以做完。断面做完之后将有顶上之行,实测塔顶相轮之高;然后楼梯、栏杆、格扇的详样;然后用仪器测全高及方向;然后抄碑;然后检查损坏处以备将来修理。我对这座伟大建筑物目前的任务,便暂时告一段落了。

今天工作将完时,忽然来了一阵“不测的风云”,在天晴日美的下午五时前后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我们正在最上层梁架上,不由得不感到自身的危险,不单是在二百八十多尺高将近千年的木架上,而且紧在塔顶铁质相轮之下,电母风伯不见得会讲特别交情。我们急着爬下,则见实测纪录册子已被吹开,有一页已飞到栏杆上了。若再迟半秒钟,则十天的工作有全部损失的危险。我们追回那一页后,急步下楼——约五分钟——到了楼下,却已有一线骄阳,由蓝天云隙里射出,风雨雷电已全签了停战协定了。我抬头看塔仍然存在,庆祝它又避过了一次雷打的危险,在急流成渠的街道上回到住处去。

我在此每天除爬塔外,还到××斋看了托我买信的那位先生。他因生意萧条,现在只修理钟表而不照相了…… 千年木塔巍然独秀—以文献为视角(二)

      书影

上文引自《梁思成全集》(一),原文1933107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5期,署名:林徽音,原标题尾有“(”,当时计划还要有连载续辑,原文以括号注明“附梁思成君通讯四则”。上引文就录自梁思成通讯——即粱思成致林徽因(音)信的摘录原文有注全集》编定后,又发现此文,故补排

我自己几经周折找到了刊载于《大公报》的原文,引文里带下划线的Drewbelming一词应是录入之误,原文应是Overwhelming。千年木塔巍然独秀—以文献为视角(二)

林徽因(音)文翻拍件千年木塔巍然独秀—以文献为视角(二)

林文局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