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静静的白天鹅
静静的白天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45
  • 关注人气: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光寺寻踪(三)

(2022-08-24 08:59:17)
标签:

梁思成

调查报告

工作记录

林徽因

贡献

(二)

梁文是忠实的工作记录,也是细致、专业的田野调查,其中不乏生动的细节:

佛光寺的正殿魁伟整饰,还是唐大中年间的原物佛光寺寻踪(三)

文字见图,西南向视角,借自《纪念中国营造学社发现佛光寺八十周年》一书,以下简称《纪念》佛光寺寻踪(三)

东大殿全景,西北向视角,本人摄佛光寺寻踪(三)

借自《纪念》佛光寺寻踪(三)

借自《纪念》

 

除了建筑形制的特点历历可征外,梁间还有唐代墨迹题名,可资考证。佛殿的施主是一妇人,她的姓名写在梁下,又见于阶前的石幢上,幢是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建立的……佛光寺寻踪(三)

殿前经幢,本人摄

正殿的结构既然是珍贵异常,我们开始测绘就惟恐有遗漏或错失处。我们工作开始的时候,因为木料上有新涂的土朱,没有看见梁底下有字,所以焦灼地想知道它的确实建造年代。通常殿宇的建造年月多写在脊上。这座殿因为有“平阁”顶板,梁架上部结构都被顶板隐藏斜坡殿顶的下面,有如空阁,黑暗无光,只靠经由檐下空隙,攀爬进去。上面积存的尘土有几寸厚,踏上去像棉花一样。我们用手电探视,看见条已被蝙蝠盘据,千百成群地聚挤在上面,无法驱除。脊上有无题字,还是无法知道,令人失望。我们又继续探视,忽然看见梁架上都有古法的“叉手”的做法,是国内木构中的孤例。这样的意外又使我们惊喜,如获至宝,鼓舞了我们。佛光寺寻踪(三)

借自《纪念》

照像的时候,蝙蝠见光惊飞,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大概是吃蝙幅血的),工作至苦。我们早晚攀登工作,或爬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构架上,俯仰细量,探索惟恐不周到,因为那时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不是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的

我们工作了几天,才看见殿内梁底隐约有墨迹,且有字的左右共四梁。但字迹被土朱所掩盖。梁底离地两丈多高,光线又不足,各梁的文字,难确辩。审视了许久,各人凭自己的目力,端拟再三,才认出官职一二,而不能辩别人名。徽因素来远视,独见“女弟子宁公遇”之名,深怕有误,又详细检查阶前经幢上的姓名。幢上除有官职者外,果然也有“女弟子宁公遇”者,称为“佛殿主”,名列在诸尼之前。“佛殿主”之名既然写在梁上,又刻在幢上,则幢之建造应当是与殿同时的。即使不是同年兴工,幢之建立要亦在殿完工的时候。殿的年代因此就可以推出了佛光寺寻踪(三)

此图为阶下经幢,不同于阶上东大殿前的经幢。借自《纪念》

……我们已急不能待地把布单撕开浸水互相传递,但是也做了半天才洗出两道梁。土朱一着了水,墨迹就骤然显出,但是水干之后,墨色又淡下去,又隐约不可见了。费了三天时间,才得读完题字原文。可喜的是字体宛然唐风,无可置疑……

由此可知,林徽因在佛光寺调查中有独特的贡献!


附:《无用研究社》微信公众号的《佛光寺—最后的大唐》一文(以下借用时简称《无用》,在此向作者致谢。),附有若干幅清晰度更高的珍贵旧照以及航拍全景和地形图等,在此借用几幅与朋友们共享。佛光寺寻踪(三)

说明文字见前引图佛光寺寻踪(三)

考察线路图佛光寺寻踪(三)

佛光寺位置图佛光寺寻踪(三)

空中俯瞰佛光寺全景(西向)佛光寺寻踪(三)

空中俯瞰东大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