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髯教授冀贡泉(四)

标签:
冀贡泉“中国政法大学”三部主任人民大学朝阳大学 |
(四)
也许与主题有关,前述《院史》和忆文都未提及冀贡泉离开北大就任山西政协副主席之前的一段重要经历。冀贡泉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此“中国政法大学”非彼中国政法大学——三部主任。
书影。
熊先觉先生撰有“从朝阳大学到政法大学、人民大学”(载《法学摇篮朝阳大学》,以下简称《朝阳大学》)一文,文中写道:
……8月5日,华北人民政府根据中央批示发出通知,将北平政法学院改称为中国政法大学,毛泽东题写“中国政法大学”的校牌名,任命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谢觉哉兼任校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原朝阳学院教授左宗纶任副校长。由谢觉哉、李达、左宗纶、罗青、陈守一、陈传纲、王汝琪、关世雄等8人组成校务委员会。8月6日,召开建校筹备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谢觉哉宣布:“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已经结束,由政府决定改为中国政法大学,并决定我和李达先生、左宗纶先生为正副校长,因之北平政法学院筹备委员会结束,新的学校即正式成立。”谢校长并宣布将校务委员会制改为校长负责制。这时中国新法学研究会成立了中国新法学研究院,暂用政法大学一部分校舍,校门口挂两块牌子。
文字见图,翻拍自《朝阳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设校部和一、二、三学员部。……在学员部,一部轮训在职司法干部,陈守一任部主任;二部是法律专修科,王汝琪任部主任;三部是法律系本科,冀贡泉任部主任,马纪孔任副主任。
……1950年2月13日召开全校大会,谢校长传达中央决定,宣布中国政法大学与华北大学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司法部副部长李木庵、教育部副部长韦慇等莅会并讲话。中央要求把中国人民大学办成东方莫斯科大学。3月1日,举行第一部学员毕业典礼。第二部改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专修科,第三部改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
文字见图,翻拍自《朝阳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结束后,第一部改为中央司法干部轮训班,仍由陈守一任主任,在北京东四十二条的老君堂开办,后与中国新法学研究院合并,至1951年底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轮训县长和县公检法三长以上的领导干部,彭真兼任校长,毛铎任教务长主持全校工作。在1952年的大学院系调整工作中,在各大行政区先后成立了北京、西南、华东、中南、西北五所政法学院。
……到1954年恢复北大法律系,由司法部教育司长陈守一出任系主任,并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和中央政法机关抽调部分人员去充任教师。这些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法学教育概貌,均可堪称法学摇篮。
作者熊先觉(右一)与孙国华(右二)、关怀(左一)拜访老师时合影,翻拍自《朝阳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资料,借自网上。
我曾数次拜访朝阳大学校友会会长孙国华教授,孙国华教授是朝阳大学1946级校友——张思之律师是1947级校友。2016年1月22日拜访之后,还专程走访了位于东城区海运仓的朝阳大学旧址。
本人2016年1月22日上午拜访孙国华教授时摄于孙老师寓所。
旧址内景之一。
业师巫昌祯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第一届本科生(1950级),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巫昌祯教授还是为数不多的完整经历了“从朝阳大学到政法大学、人民大学”的学子之一:1948年入朝阳大学;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朝阳大学,巫老师参加了朝阳大学学习队;“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巫老师编入三部学习,部主任正是冀贡泉教授。巫老师从人大毕业后与丈夫庚以泰一起分配至北京政法学院。如果巫老师在世,以自身经历就可以把朝阳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含筹备阶段的“北平政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说的一清二楚!
我曾佩戴过毛体“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徽——包括学生版和教师版,昌平校区也有“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谢觉哉的雕像,“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以及“北平政法学院”与北京政法学院的关系确实也应该成为校史教育的一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