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历史瞬间——沈叔平镜头下的沙滩民主广场

标签:
沈叔平摄影北大民主广场 |
我在清明节所发小文“歌声悠扬——追忆方堃老师”(以下简称“方堃”)里提及了一幅珍稀老照片:北大民主广场命名仪式上,清华大学歌咏队演唱《团结就是力量》,摄影者为联大•北大之子沈叔平老师。
沈叔平(左)于北大沙滩灰楼前,翻拍自沈叔平相册,下同。如果我的辨认不误,合照者应该是沈叔平胞弟沈季平。由“民主广场”四个大字推测,拍摄时间当在1947年6月1日之后。
《联大》内封。
去年4月,师姐沈颐惠赐《沈叔平镜头下的西南联大》(电子版,以下简称《联大》),我撰写了长篇读书笔记“‘联大’旧影——读《沈叔平镜头下的西南联大》有感”。今年3月31日,我有幸重返燕园,承师姐沈颐高义,再获《联大》(纸质版)的同时,还收集了学长沈叔平的摄影作品——包括但不限于西南联大旧影。本文尝试讨论其中的沙滩民主广场老照片。
(一)
《联大》系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影像集》第一辑,列入《西南联大研究文库》,对于西南联大研究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小文“方堃”所引《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第二条战线的文化斗争》一书所附老照片里有两幅出自沈叔平的镜头,足证沈叔平摄影作品的价值。与《联大》有别的是,包括但不限于这两幅老照片直接与北大校史有关。
上引书所附照片。
前引照片除了注明沈叔平摄影之外,还注明了命名仪式的“新闻要素”:1947年6月1日,清华大学高声唱歌咏队在北大民主广场大会上演出《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
为了获得对老照片更好的理解,我搜寻到当年的一篇新闻,题为《民主广场诞生记》(作者“哲奇”,载《民主新闻》1947年第12期),其文曰:
正二時这次历史性的集会开始了,绿绸縫上白字的“民主”旗被大家扯平着,高唤欢迎“为民主捐款”,五百一千的钞票一会儿就堆满了,先由清华大家唱合唱团唱了“民主与光明”,继由朝阳法学院献旗“民主摇篮”,学联主席致了简短的开会词,解释这次大会两重意义:命名民主广场及欢迎受伤同学返校。他说民主运动正遭受惨酷的迫害,偌大的国土上,我们只找到北平沙灘一块缺乏樹木的地方,勉强可以称为是民主的土地,“五四”“一二九”“一二卅”和这次“五二〇”都是在这广场集合出发的,所以我们应该將这光荣的名字給予这块土地,表示我们有信心把它扩大到全中国國去,使到处的土地都开放着民主幸福的花朵,为了这民主革命事业,我们誓死要和独裁暴力作战,作持久的殊死战!以后就升起了民主大旗,当这面绿旗飘飞在高楼顶上,兩千多青年人用炙热的口号欢迎它,接着选诵各校的“民主广场颂”,朗誦诗在这里显现了它健康朗亮的情愫,诗的時代性,斗爭性和教育性都深刻的体现出來了,在群众面前,诗的语言成了最坚强简练的誓词,等颂词选诵完毕,十位受伤同学入座了,邓霄同学头上还绑着绷带,全体由衷的欢呼和掌声,又一次激起狂熱的风暴,各人抢着把草帽借給他們戴,各校女同学代表献花,各种鮮花堆满了勇士们的面前,受伤同学代表站起來致謝,说他们有决心为民主事业流更多的血,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民主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准备支付出自己的生命來!继即合唱团演唱馬思聪端木蕻良合作的“民主大合唱”……也正如这歌所唱的,民主必將胜利,每一滴为民主解放事业而流的血,都提出了一分的保证,下面是清华大学唱完,由主席宣告学联最后决议取消六二示威遊行的苦衷,他說我们的遊行暂时取消了,然而整个的运动,決不会有畏縮,我们要给“示威遊行者”“暴动论罪”的民主敌人,以更坚决的打击,六二的反内战阵亡军民追悼大会还照旧举行,刚才因旗杆出了毛病,临时修理好了,最后补行升旗,用主席的话来说,我们要把民主的大旗升的高高,升的稳稳,使它能迎接更迅猛的大风暴!
《民主新闻》翻拍件。
尤为难得的是,沈叔平不仅抓拍了“民主广场暨(?)欢迎受伤同学大会”会标之下清华大学大家唱歌咏队演出的瞬间(见下图一),还以几幅照片表现了灰楼之顶升绿地白字“民主”旗帜的“动态”过程(见下图二、三)。
沈叔平摄影作品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