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张雁深(一)

标签:
孟德斯鸠译者张雁深燕京大学 |
因阅读孟德斯鸠名著《论法的精神》一书,对译者之一张雁深先生产生了兴趣。
孟德斯鸠,翻拍自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
但搜集资料发现,关于译者的资料十分罕见。这样一位“资深翻译家”,我迄今未在各种中文词典里看到介绍——哪怕是“简介”。
“百度百科”(以下简称“百度”)倒是有“张雁深”,其文曰:
张雁深,中国资深翻译家,通英、日、法、意大利四门外文,其岳父为日本著名学者鸟居龙藏,夫人名鸟居绿子(又名“张绿子”)。
这样的介绍依然“语焉不详”,我们甚至无法据此得知张雁深的生卒、教育背景等。
“百度”有张雁深的“个人成就”、“主要经历”和“主要著作”等简介,其“参考资料”——可视为主要的资料来源——只有一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雁深的“十年研究计划”。
我在此尝试以有限的资料走近张雁深先生,至少对这位学界先贤的认识有所进步。
(一)
关于张雁深的履历,可以对“百度”有所补充:张雁深曾与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擦身而过”。
书影。
校史系列之《法大记忆》载“北京政法学院教员名单”(1952年10月6日)里明确载有来自燕京大学的教授:严景耀、雷洁琼、张锡彤、陈芳芝、徐敦璋、张雁深等,其中前五名均实际到岗,张雁深未实际到岗。类似的还有清华大学的邵循恪教授,名单有但实际未到岗。
“百度”云:
建国前,张雁深一直供职于燕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张雁深与燕大同事聂崇岐、孙瑞芹等人被调整到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编辑组。
“百度”资料多引自“张雁深的‘十年研究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一文,作者系社科院近代史所的赵庆云先生,发表于《博览群书》2011年第5期。该文披露:
张雁深与邵循正、聂崇岐、孙瑞芹等人一起编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中法战争》(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版)、《中日战争》(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甫一出版即受到学界高度重视。
也因张雁深与北京政法学院有关“擦肩而过”的渊源,阅读张雁深也多了几分亲切感。
(二)
据“计划”一文,1964年张雁深撰写“十年研究计划”之时年届54岁,以此推断张雁深应该生于1910年,与同样就读于燕京大学法学院的费孝通先生同庚。
有所不同的是,费孝通先生1930年从东吴大学转学燕京大学就读社会学系,张雁深是1930年入读燕京大学政治学系;费孝通毕业于1933年,张雁深毕业于1934年,严格说来,费孝通是张雁深燕京大学法学院的师兄。
翻拍自下引《纪念》,下同。
北京政法学院建校之初来自燕京大学的严景耀和雷洁琼均出自燕大社会学系,陈芳芝、张锡彤、徐敦璋应该都出自燕大政治学系。
萧乾先生。
燕京大学在教育史上可谓群星璀璨,与张雁深同龄的萧乾先生毕业于新闻系,法大老校长江平先生同样毕业于新闻系(原名江伟建,学号48053)。
江平先生。
在北京政法学院早期历史上多有贡献的夏吉生就是以燕大助教身份调入学校的——专业也应该是政治学。
书影。燕京大学北京校友会编:《永远在心中——燕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纪念》,未找到版权信息,可能是内部发行,由“后记”推断,应该印行于2009年。简称《纪念》。
燕园者,燕京大学校园之简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