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觐石诗评《评溯之七绝敦煌有怀3》

(2023-06-10 19:04:31)
觐石诗评《评溯之七绝敦煌有怀3》


七绝《敦煌有怀3

文:溯之  (平水)

 

孤城望断长安阙,白雁歌悲塞上沙。

玉兔无将牵挂递,箫声怎得落梅花。

 

译:敦煌古城孤零零地矗立在边塞,望断长安路;大雁鸣哭了漫漫黄沙;如果月亮再不传递家人的牵挂,可让边塞将士还怎么傲雪凌霜啊?

2023514日笔

 

觐石简评:

这首七言绝句,语言质朴,思路清晰,转合自然。尤其是以反问收尾,增添了诗句的魅力,提高了诗的境界。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一,作者忽略了语言环境下用词的准确性。比如“玉兔”这个词语,是一种俏皮、可爱、活泼的格调,和整首诗苍凉、悲壮、孤寂的格调有冲突;二,以个性代共性用词。比如“白雁”、“无将”,这两个词历史上文人诗句中出现过,但是极少,已经失去了它再入诗的资格。前者可以用“大雁”代替,后者也可以用其它词语取代其生涩;三,整首诗四句均采用了隐喻手法,这就需要作者在某个关键环节(转、合的时候)用词虚实相应,以免给读者造成模糊视觉。比如“牵挂”、“怎得”。这两个词语单看没任何问题,可一旦放在这首诗的句子里,容易引起读者理解偏差:“谁的牵挂?”、“箫声为什么要得到落梅花?”;四,用典的突出性弱。“落梅花”,正名叫“梅花落”。汉乐府古曲,以赞美梅花傲雪、独立、勇于抗争的精神为主题。用在这里,又加上“怎得”的用词模糊,典的涵义分散了,虚弱了。

这首诗的写作难度很高,起承对仗,转合设、问,以作者二十一岁的阅历来说很不容易。我个人意见在考场上,还是以完整、扣题、无错、简单四大原则为准。下面你想怎么发挥才气、增加难度都行,考场上就别扯淡了吧。该诗修改如下——

 

七绝《敦煌有怀3

 

文:溯之(平水)

 

孤城望断长安阙,大雁歌悲塞上沙。

冷月无暇家讯递,箫声怎唱落梅花?

 

 

觐石改溯之诗于石

缘斋书法高考课堂

202369日下午5


觐石诗评《评溯之七绝敦煌有怀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