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刘九洲 日本发现王羲之书法唐代摹本
(2013-11-29 19:33:32)
标签:
转载 |
分类: 书论文献舘藏展览 |
原文地址:转载:刘九洲 日本发现王羲之书法唐代摹本 作者:听梧阁
日本发现王羲之书法唐代摹本
刘九洲
上周最重要的艺术史事件,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王羲之书法唐代摹本(图1),将在1月22日正式展出。这是继1973年发现王羲之《妹至帖》唐摹本后,时隔40年再次发现王羲之书法早期摹本。
发现的摹本属私人收藏,长25.7厘米、宽10.1厘米,分3行,共24字----“便,大报期转呈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
这一次发现的摹本,用的纸张,与目前已知的多件王羲之书法唐摹本一样,是“纵帘纸”(纸上存在竖条纹)。摹本旁边还附有德川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日本古书法权威鑑定家古笔了仲的鑑定纸条,上写有“小野道风朝臣”。
日本人历来喜好把古代书法,裁切成每段仅有两三行文字的片段,分别装裱,以广流传,所以,就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被发现的这三行书法,装裱成一个册页的样子。日本有为数众多的古代书法,也被裁切成类似模样,在艺术品市场上交易,以往也有人说笑话,说其中必然有王羲之书法,没有想到,这个笑话成真了。
研究赵子昂的专家赵华先生,采用图片解析的办法,提出新发现的这三行王羲之书法唐摹本,其实就是1973年发现的王羲之《妹至帖》的后半部分。他用“纵帘纹”比对的方法,把两件作品拼在一起,可以看到两件书法的“纵帘纹”是吻合的,纸张损伤痕迹也是吻合的(图2)。两件书法的文字内容,也是吻合的。
《妹至帖》文字是: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视之。
新发现的字帖的文字是: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由情感,如佳吾日弊為爾解白耳。
赵华还参考各人意见,尝试翻译了五行草书的《妹至帖》:妹病笃,我心忧,早晚看护。附便,有‘大报’一份,期代呈,有劳阁下,实情之所迫。待我这边情况好转,自去向你请罪(谢)。
大家可能看了这个新闻,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说这三行字,就是王羲之写的?难道其他人写不出来吗?
事实正是如此。这一次纸张特征,是鉴定的一个要素,但是,如果这一次出现的是王羲之真迹,那一定不是这种唐代纸张,那将是一个孤例,即便那样,我们依然可以鉴定。其核心原因在于,王羲之书法样本较多,而艺术水准也特别高。
目前可以看到王羲之书法大约200件真迹的唐代摹本、或者宋代拓本。也就是说,王羲之真迹虽然不存,但是他的字型,我们其实非常熟悉,甚至熟悉到可以通过书法风格,确认任何一件王羲之作品的,对应到王羲之生活的任何一个10年范围内。在这样准确、有序的数据库中,要鉴定新发现的书法,是不是王羲之书法,对于专家来说,并非难事。另外,王羲之书法水平特别高,模仿难度特别大,也为鉴定带来了便利。这就好比,有人可以山寨一个手机,但是可能无人做到,山寨一个波音777,这就是难度带来的鉴定上的便利。其实,这一次的发现,那个私人藏家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他应该看出来这可能是王羲之书法,才会送去鉴定,如果没有这个私人藏家,这件王羲之,就可能被数以万计的类似书法册页,淹没掉了。
以往人们总是以为连续的著录,才可以带来准确的鉴定,这是一个错误观念。这一次发现王羲之书法唐代摹本的说明,没有任何著录,只要有足够的特征与水准,就可以鉴定。而且这不是难事,一个私人藏家就完全可以开启这样的发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