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导《省示帖》
释文:
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甚忧劳,卿此事亦不蹔忘。然书足下所欲致身处尚在彀中,王制正自欲不得许卿,当如何?导亦天明往。导白,改朔情增伤感湿恶,自何如。颇小觉损不帖有应下悬耿连哀劳满闷,不具。王导

王导《改朔帖》
释文:
导白:改朔情增伤感,湿蒸事何如?颇小觉损不?帖有应足下,悬耿,连哀劳,满闷不具。王导。
王导(276-339年),字茂弘,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王导在少年时代就很有识量,陈留高士张公曾对他的从兄王敦说:“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袭父爵,为即丘子。及长为司空刘寔所知,被任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不就。后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
王导素和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琊王司马睿友善。永嘉元年(307年),晋怀帝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王导相随南渡,任安东将军司马。他主动出谋划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晋元帝),建立东晋政权。王导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从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群从弟子布列显要。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导出身中原著名士族,是老练的政治家,是东晋朝的实际创造者。元帝向来缺少才能和声望,在晋室中又是疏属,他能够取得帝位,主要靠王导的支持。元帝因此把王导比做自己的“萧何”,极为倚重。长江流域建立汉族政权以后,有利于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入,经济和文化也逐渐发展。曾有晋墓砖铭赞道:“永嘉世,天下灾,但江南,皆康平;永嘉世,九州空,余吴土,盛且丰;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平且康。”
自东晋至陈亡的三百年间,南方经济上升,文化更是远远超过北方,这是东晋和南朝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首先创立东晋政权的晋元帝和王导是有功的。
王导在政治上的主要措施,首先是“绥抚新旧”,也就是善于调剂新来的北方(中原)士族和旧居的南方(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永嘉五年(311年)六月,匈奴汉国大将刘曜、王弥攻破洛阳,俘晋怀帝,杀王公以下士民三万余人,北方陷入空前的战乱之中。为了躲避战乱,中原士民渡江而南的占十分之六七,王导劝司马睿从中收罗有道德才能的人,与他们共图大事。司马睿听从了王导的建议,一次就辟举掾属一百多人,时人称之“百六掾”。当时知名的有:以前颍川太守刁协为军咨祭酒,前东海太守王承、广陵相卞壸为从事中郎,江宁令诸葛恢、历阳参军陈頵为行参军,前太守庾亮为西曹掾等。有不少名士在开始的时候,对东晋的前途是怀疑和悲观的。例如,桓彝在初到时,看到司马睿势力单薄,很为担心,他对周顗说:“我因为中原多故,想到江南寻个安身立命之地,不料朝廷如此微弱,怎么办才好呢?”当王导和他纵谈形势以后,他的态度有了变化:“我见到了江左‘管仲’,不再忧虑了。”刘琨外甥温峤亦是如此。有一次诸名士在新亭上聚会,周顗叹气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在座的听了都不禁伤心落泪。王导当场放下脸道:“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基于对东晋名士“清谈误国”的印象,后世颇有人怀疑王导事实上并无恢复中原的意图。不过即便如此,他能说这样的话来改变情绪,仍比起其他诸名士显得更有见识。这批流亡士族在王导率领下逐渐趋于稳定。
王导在政治上的另一项措施是“维系伦纪,义固君臣”,也就是调剂王氏势力和司马氏势力的矛盾。大兴元年(318年),晋元帝即位受百官朝贺时,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原来晋元帝除了名义上有皇族血统,其他任何称帝的实力都不具备的。他在政治上完全依靠王导,军事上完全依靠王敦,重要官职多被王氏占有。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要请一个大臣同坐受贺,可以想见元帝心中的感激、信任之情了。
总之,王导为政的基本点就是收揽一批北方的士族作骨干,联络南方士族作辅助,自己作为南北士族的首领;在自己上面,安置一个姓司马的皇帝。但是由于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之间、王氏与司马氏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不能调剂这些矛盾使之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不可能建立东晋朝。王导一生的事业就是调剂这些矛盾,因而造成偏安江左的局面。这个局面也是王导和晋元帝所专注和希冀的。至于北伐恢复中原,虽然当时有祖逖等名将积极主张,而且祖逖曾率部曲百余家渡江北上,在淮阴铸造兵器,募兵得二千余人,屡次击败石勒军,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祖逖后来并未得到王导和晋元帝的支持和信用,以致忧愤而终。这不能不说是王导政治思想的一个消极方面。
王导死后多年,东晋又遇到一次危机,就是桓温的图谋篡夺事件,不过由于王、谢两大士族的抵制,桓温的野心未能实现。桓温死后,谢安执朝政。桓温的弟弟桓冲做荆州刺史,与谢安同心保护帝室。东晋朝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景象,是和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各大族势力平衡的“镇之以和静”的作法分不开的。这也说明王导保持东晋偏安的政治措施的积极影响作用。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病逝,终年六十四岁。皇帝于朝举哀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仪式赠物之礼,比照汉代的霍光及西晋的司马孚。下葬时,给九游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中兴名臣没有可以同他相比的。
王导有两弟:王颖、王敞,少时与王导俱知名,时人以王颖比温峤,以王敞比邓攸,并早卒。有六子:王悦、王恬、王洽、王协、王邵、王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