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夏承碑》

标签:
东汉夏承碑历史碑刻汉隶墨迹书法书论中国书法资料书法艺术轶闻文化 |
分类: 商、周、秦汉书法 |
碑主夏承,字仲兖,其祖、父及兄皆居显位,所谓“宠禄传于历世,策勋著于王室”。承有文德,累任县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冀州从事等职,官至淳于长(淳于县故治在今山东安丘县东北三十里)。建宁三年六月卒。
集评:
元
刘有定:《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在今洺州。宋元祐间因治河堤,于土中得之,刻画如新,奇古浑厚,郑回溪所谓篆体八分者。(《衍极注》)
清 王
澍:此碑字特奇丽,有妙必臻,无法不具。汉碑之存于今者,唯此绝异。然汉人浑朴沉劲之气,于斯雕刻已尽,学之不已,便不免堕入恶道。学者观此,当知古人有此奇境,却不可用此奇法。(《虚舟题跋》)
清 翁方纲:是碑体参篆籀,而兼下开正楷法,乃古今书道一大关捩。(《两汉金石记》)
清
刘熙载:《延光残碑》、《夏承碑》、吴《天发神谶碑》,差可附于八分篆二分隶之说,然必以此等为八分,则八分少矣。或曰鸿都《石经》乃八分体也。(《艺概》)
清 康有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高浑则有《杨孟文》、《杨统》、《杨著》、《夏承》。(《广艺舟双楫》)
清 康有为:吾谓《夏承》自是别体,若今冬心、板桥之类,以《论语》核之,必非中郎书也。(《广艺舟双楫》)
碑文(繁体):
君諱承,字仲兗,東萊府君之孫,大尉掾之中子,右中郎將弟也,累葉牧 守,印紱典據十有餘人,皆德任其位,名豐其爵,是故寵祿傳于歷世,策薰著于 王室,君鍾其美,受性淵懿,含和履仁,治詩尚書,兼覽群藝,靡不尋暢,州郡 更請,屈己匡君,為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上計掾、守令、冀州從事,所 在執憲,彈繩糾枉,〔忠〕絜清肅,進退以禮,允道篤愛,先人後己,克讓有終 ,察孝不行,大傅胡公,歆其(德)美,旌招俯,羔羊在公,四府歸高,除淳于 長,到官正席,流恩褒善,糾姦示惡,(旬)月化行,風俗改易,轓軒六,飛 躍臨津,不日則月,皓天不弔,殲此良人,年(六十)有六,建寧三年六月癸巳 ,淹疾卒官,嗚呼痛哉,臣隸辟踊,悲動左右,百姓(號咷),若喪考妣,咳孤 憤泣,忉怛傷摧,勒銘金石,惟以告哀,其辭曰:於穆皇祖,天挺應期,佐時理 物,紹縱先軌,積德勤紹,燕于孫子,君之群慼,並時繁祉,明明君德,令問不 已,高山景行,慕前賢列,庶同如蘭,意願未止,中遭夭,不終其紀,夙世霣 祚,早喪懿寶,抱器幽潛,永歸蒿里,痛矣如之,行路感動,黨魂有靈,垂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