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范纯仁《致伯康君实尺牍》

(2011-03-11 15:09:45)
标签:

范纯仁

致伯康君实尺牍

历史

墨迹

书法

书论

中国书法

资料

轶闻

文化

史料

分类: 宋、元、金、书法

北宋范纯仁《致伯康君实尺牍》

北宋范纯仁《致伯康君实尺牍》

北宋范纯仁《致伯康君实尺牍》

    范纯仁《致伯康君实尺牍》,31.5×37.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念者 日企轩驭之来 以释烦渴 天气计寒 必已倦出 应且盘桓过冬 况伯康初安 谅难离去咫尺 无由往见 岂胜思仰之情 更祈以时 倍加保重 其他书不能尽 纯仁顿首 上伯康君实二兄坐前 九月十一日(念者之前四行,见司马光《通鉴稿》中,已为司马光涂抹)

 

    范纯仁(1027-1101),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徽宗立后,复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觏,以目疾乞归。著有《范忠宣公集》。
    范纯仁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及第,以事亲不赴官,后为范仲淹执服毕始出仕,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治平中,擢江东转运判官,迁殿中侍御史、知制诰。通判安州,移知蕲州,权陕西转运副使。除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河中府,移成都府路转运使。失觉察下属官吏,降知和州,历知庆州、信阳军。管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府、庆州。宋哲宗即位,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四年,出知颍昌府,徙知太原、河南二府。八年,复召拜右仆射。哲宗亲政,再出知颍昌、河南二府,徙陈州。以上疏论吕大防不当窜岭南,落职,知随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在永州三年,双目失明,恬然处之。宋徽宗即位,复观文殿大学士,充中太一宫使。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纯仁从其父教诲,又与孙复、石介、胡旦、李觏等名士游,待人平易忠恕,尝谓:“但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学问博洽,为文无长语。
    著有文集20卷、《台谏论事》五卷、《边防奏议》20卷(李之仪《行状》)。文集于南宋嘉定间由沈圻刊印,遂为定本,历代递有刊修。现存《范忠宣公集》20卷,有元天历元年刊本、明嘉靖间刊本、万历三十六年毛一鹭刊二范集本、清康熙合刊二范集本、《四库全书》本等。《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621至625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1545至1561收其文17卷。事迹见李之仪《范忠宣公行状》(《范忠宣公集》附)、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314本传。

                                                                                               

延伸阅读

范仲淹的儿子一生只信奉两个字

    范纯仁,字尧夫,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次子,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一生为人谦逊温和,正直宽恕。从来不对人严声厉色,只要出于道义,再困难危险的事他也毫不畏缩,至于面对分歧和私怨,屈辱或不公时,他从来不去计较,总是宽恕于人,大公无私,以大局为重。
     熙宁二年,范纯仁直言上书批评王安石变法,因此遭到贬逐。司马光复相后,准备将新法全部废掉,范纯仁却说:“把那些太过份的去掉就可以了。”并劝司马光如果有可取之处应尽量采纳,司马光非常生气。范纯仁叹息道:“怎么又是一位固执的相公啊!”

  蔡确结党营私,范纯仁非常反对他。后来有大臣认为蔡确的一首诗是毁谤圣上,范纯仁却认为应宽厚处理,不可以这样兴诗狱,坚持不同意将蔡确贬往新州,以至被人误认为他是同蔡确一伙的。

  苏辙与范纯仁之间平时有很多分歧。有一次苏辙论述殿试试题时,引用了汉昭帝改变了汉武帝法度一事,结果惹得皇帝震怒,说怎能以汉武帝与先帝相比。苏辙只有退下等着被治罪,此时,大小官员没有一个敢抬头看,只有范纯仁从容的站出来向皇帝進言解释,终于使皇帝怒气渐消,苏辙免于被责罚,但范纯仁后来还是因此事被降职。苏辙事后敬佩的向范纯仁说:“您是佛地排位中人啊!”

  宋朝的章惇,他当宰相的时候,把元祐年间曾经担任过宰相的重要大臣,全部都放逐到岭南地区;范纯仁也是其中的一位,当时他已经七十岁了;当他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就立即欣然的前往。范纯仁每每教诫他的儿子们:“心中不可以存有一点点的不平啊!”只要是他听到了孩子们有一点点埋怨章惇的话,就一定会很生气的予以制止。在前往岭南的路上,范纯仁坐的船在江中翻覆了,而他只是弄湿了衣服而已。这时候他回头对孩子们说:“难道船翻了,也是章惇害的吗?”

  范纯仁被贬到永州后,听说韩维被贬往均州,但韩维的儿子申辩说韩维执政时曾与司马光不合,结果韩维因此而免于被贬。范纯仁的儿子也想替范纯仁如此申辩,说他当时也与司马光意见不和,但范纯仁制止说:“我因为司马光的荐举才位至宰相,以前我们同朝论事时有不和是可以的,但现在你们这样说就不对了。要我心中有愧的活着,不如心中无愧的死了。”他的儿子也就作罢了。

  在永州的三年中,范纯仁心平气和,自得其乐。有人对他蛮横无理,一般人无法忍受,而范纯仁却不为所动,也不在事后怀恨。每次和客人交谈,只是谈论圣贤,修身养性之事,其它的事一句也不说。他的气色与外表越来越安康宁静,就象在京城一样。

  范纯仁曾经说:“我一生所学只得‘忠恕’二字,一生受益无穷,用在朝廷上侍奉君主,接待同僚朋友,与同族的人和睦相处,没有一时一刻离开这两个字。”他还经常告诫子弟说:“即使最愚蠢的人,在指责别人时也是清醒的;即使非常聪明的人,宽恕自己的过错就是糊涂。你们应该以指责别人之心来指责自己,用宽恕自己之心来宽恕别人,如此就不用担心达不到圣贤的境地了。”

  范纯仁的弟弟驻守关陕,范纯仁担心他在西夏问题上有想立功的想法,于是写信对他说:“天子所乘之车与柴车争赶,明珠与瓦砾相碰,君子与小人斗力,中国与外邦比胜负,不只是不能胜,而且也不值得胜,即使胜了也是不对的。”范纯仁为人处事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在面对争斗、屈辱或不公时,以一颗超然事外的高姿态之心对待,这可能就是他能够宽恕于人,不与人计较争斗的原因吧!曾有亲族向他请教修身养德之道,他说:“只有俭朴可助人廉洁,只有宽恕可成就德行。”                                                                       (佚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