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书法张铁民
中国书法张铁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691
  • 关注人气:74,8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2011-02-23 12:14:24)
标签:

朱复戡

修补草决歌

历史

墨迹

书论

中国书法

资料

书法

碑帖

文化

分类: 近代现代当代书法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现代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朱复戡修补《草决歌》

 

    朱复戡(1902-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以复戡号行,鄞县梅墟(今属邱隘镇)人,迁居上海。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7岁能作擘窠大字,吴昌硕称为“小畏友”。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师事吴昌硕,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设计。
    60年代由上海迁居山东济南、泰安,80年代返寓上海。历任政协山东省委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上海分所高级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佛教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等职。1989年,上海成立朱复戡艺术研究室,任名誉主席。同年逝于上海。书法四体俱佳,尤擅篆籀,厚重朴实,别具风格。篆刻得吴昌硕亲自传授,1922年出版的《静龛印集》由吴昌硕题写扉页。后又出版《复戡印存》、《朱复戡大篆》、《朱复戡金石书画选》、《大篆字帖》等。
    朱复戡五岁时,父亲命其用毛笔蘸清水在青砖上练字,因为清水在青砖须臾即干,干了再写,便于反复练习。朱复戡幼年时懒,最怕磨墨,所以用青砖,免却磨墨之苦。六岁,从翰林王秉兰学习《说文解字》和《史记》,后又学其《石鼓文》。七岁为上海怡春堂写春联,每对两块大洋,而当时的吴昌硕先生的对联润格是四块大洋。有“七龄神童朱义方”之称。十二岁为日本船写“丰田丸”;为宁波阿育王寺写“大雄宝殿”横匾。 
    青年时朱复戡加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时年17岁,为最小的会员。吴昌硕称其为“小畏友”。  
    1919年,在北泥桥北京路瑞康里朱宅,一个自称姓张名爰,刚从日本学习绘画回国,在上海“九华堂”看到朱老先生的字画,十分心仪,特来投师。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张大千。当得知朱义方是一位刚刚二十还不到的年轻人时才作罢。  
    神童朱义方的名字引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总理张蹇叟(美翊)的注意,又得知也同为鄞县人,便四处打听。一次在波宁同乡会询问此事,对方正是朱先生的父亲,便提出相见。当父亲做好了准备,要带他去时,他说:“有人要见我,怎么还得去他那里?”小小年纪,表现出一副清高相。
    张蹇叟主动做他的老师,耐心赐教,一直到老师晚年返故里定居之后。朱复戡故居中存有张蹇叟写给他的信近二百封,除了一些要他代书所拟贺件之外,内容多为指导他读书、为艺、做人。朱先生对这位恩师一直恭敬顺从,终生感恩不尽。  

    张蹇叟老人晚年生活清逸,好交游,出于悉心栽培这位年幼的爱徒,带他会见过许多贤达名流,文坛大家。康有为好客,他的家里常常成为朋友们聚会之地,清茗散香,厅堂宽敞,或漫无边际畅谈,或切磋诗词文章,高雅文风,郁馥芳馨。座上常客有冯君木、朱古微(孝臧)、沈曾植(寐叟)、罗振玉、郑孝胥、徐乃昌(积余)、章乙山等。硕彦雅集,给朱复戡先生良好熏陶,得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几案上一只考究的宜兴壶,因爱其精美,不时注目凝视,渐至品茶,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日,学问家们反复推敲字句,他也即兴插言,将拟定的字句,再作更动,口出珠玑,令长辈们拍案叫绝。康有为称赞他:“江南神童,名不虚传。”   

    1982年1月朱复戡集中精力,将十余年苦心编著的《朱复戡修改补充草诀歌》定稿,最后书写一通。朱复戡对草书的草法特别重视,对古人也十分挑剔。他曾将《怀素自叙帖》在的不合草书法度的草字定为“错字”——于帖上为之修正,共76字。然后跋道:“伯英草圣,羲献继之,献不及羲,代有定论。怀素书学大令,略窥堂奥,便欲菲薄右军,固是狂僧;然其笔冢,差堪媲美池墨,功力自深,故与伯高、过庭并称唐草三家。…”朱复戡按照原草歌诀的体例形式,增补成《朱复戡修改补充草诀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